首页 > 医疗卫生

内乡县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0-01-19 14:58:31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内乡县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建国前内乡县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传染病猖厥,地方病严重。人民群众患病后占卜算卦企求神灵,迷信天地护佑。江湖流医、巫婆神汉大行其道。村医郎中多数家传口授,医技匮乏。土单验方、树皮草根,对多发病、常见病、收益甚微。贫苦人民疾病面前束手无策,疫病流行年头“死者相望”“路有骸骨”。产妇幼儿卒中夭折者不计其数。贫病交加,恶性循环,人民大众只有残喘、挣扎。

解放后,内乡县委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劳动人民,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团结中西医,面向工农兵”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对卫生工作领导,加大卫生工作投入,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不断壮大。改变了解放前只有意大利传教士所办的一所天主堂医院(仅有两名医务人员,13张病床,听诊器、体温计等简陋设备)的落后面貌。1951年县人民政府组建内乡县卫生院(19568月更名为内乡县人民医院),同年成立了“内乡县人民政府卫生科”负责管理、组织、监督全县卫生行政及医疗业务工作。1952年内乡县已有6家公立医院,30张病床,48个医务人员和私人开业医生226人,担负起全县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初步改变了我县卫生事业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1952年我县就开展了群众爱国卫生运动,并对传染病、地方病进行调查和防治。倡导新法接生、免疫接种,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卫生宣教,成立专业防病队伍,健全预防网络,已初步形成能防、能治的大卫生局面,使我县卫生事业跨上新的台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日渐增多,技术力量日益壮大,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疗项目不断扩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大力发展,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妇幼保健和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体制改革的推动,使我县卫生事业呈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目前,我县已形成以县级医疗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组织为基础的三级卫生网络。1996年以来加大发展力度,促进卫生事业大发展,全县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入2000万元,医疗设备投入1000万元,人力培养投入500万元,启动Ⅵ项目40万元,Ⅳ项目189.6万元,省三项建设投入61万元,争取资金250万元,新建改建县、乡医疗机构医疗用房30912间,新购置千元以上大型设备1559件。

内乡县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县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县二院、一家中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省重点中医院)、一家妇幼保健机构(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和县防疫站。

我县有16个乡镇卫生院(均为综合性卫生机构),有行政村卫生所422个,个体开业诊所40个。

目前,我县县、乡、村医疗机构健全,有防可治,卫生网络健全,已能满足广大群众需求。

据统计,我县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中卫生人员有1496名,拥有技术职称的1316人(含技术工人),占87%,师级职称308人,占23.4%,士级职称144人,占10.94%,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844人,其中本科45人,专科46人,中专593人。我县731名乡村医生中具有乡村医师职称332人,具有乡村医士198人,210名个体行医人员中均具有乡村医生职称。2000年底先后有8人被授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撰写论文330篇,出版专著8部,获省科技成果1项,市科技成果奖12项,先后有10人获省级荣誉称号,15人获市级荣誉称号。                    

内乡县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占地面积为93347平方米,其中县级医疗机构45121平方米,乡镇卫生院48226平方米。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004年已达到89717平方米,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2.5倍,其中县直医疗机构66615平方米,乡镇卫生院为23102平方米。在房舍建设中,县直医疗单位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提高和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乡镇卫生快速的原因是“三农”政策的支持和公益贷款项目、公益扶贫项目、解困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世界银行的卫Ⅷ项目支持了门诊楼、病房楼建设,并在规划、配套设备方面都有较大投入,使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我县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986年为9(台)件,20万元以上设备无一台。2004年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为245件增加近27倍,其中20万元以上设备增加到12台。八十年代医疗机构设备基本上只有小型X光机、心电图机、超声波和生化设备。九十年代开展配备50千瓦高频摇控X光机、彩超、心电监护、CT机等,跨入新世纪后,B超、系列生化检验设备、口腔治疗机、综合手术床、综合产床、新生儿辐射台等设备已经在乡镇卫生院普及,县直医疗单位购进了彩超、核磁共振、CT等较先进的设备,县人民医院还拥有碎石机、头颅多普勒、血液透析、大型钴60治疗机等大型设备。

我县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卫生工作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计划免疫达85%的目标实现,2006年荣获全国中医先进县称号,都是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统计全县开设病床754张,年平均住院19441人次。年平均门诊1148166人次。已能开展颅脑、胸外、肺叶切除、肾及输尿管切开取石、小儿麻痹矫形、尿路修补、子宫内翻复位、膀胱全切移植、介入治疗等高难度手术;能开展输卵管、支气管等造影;能开展药敏系列化试验;能开展关节置换、手指(肢)再植;可利用电脑监视下开展多种手术。2007年成立的医疗急救中心,使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科学调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全县购置救护车27辆)。县中心血库以血源及血制品的供应上为急危重病人提供了生命保证。医学教育的发展,专业卫校的成立(1951年首办天明寺马山卫校),使我县医务工作者有了学习基地,使乡村医生由门里出身,自学自修变更为系统的理论学习。除短期长期培训乡村医生外,为在职医务工作者的学历后再教育和学术活动提供了阵地。改革开放以来,以独办和联办形式,为内乡卫生人力资源的培育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为城镇建设发挥了参谋作用,提供了专业保证。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创建文明集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改水改厕、绿化环境都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紧密相连。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及时实施和良性运转,(2008年服务人口54万,补助参合农民18.7万人次,补助金额3371.56万元),为预防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做出了责无旁贷的工作。

普及新法接生,开展围产妇保健、实行儿童健康监测、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为保护妇女儿童身体健康,为保护劳动力也做出了应有的工作。

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疾病防控机构的建立,防保网络的健全,使我县疾病防治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道路,为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内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