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大决策预公开

关于《内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1-12-31 16:47:24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2011426日在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内乡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李长江

 

各位代表:

《内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在广泛征求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级老同志、党外人士和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反复修改的情况下制定的。我代表县人民政府作关于《纲要(草案)》的说明,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奋发有为、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富强美好和谐新内乡目标,全力实施“三县”建设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实施“四个带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年均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亿元,年均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46.9亿元,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4.9亿元,年均增长12.0%;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1.1:46.8:22.1调整为 28.4:46.7:24.9,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过渡,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82亿元,年均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年均增长32.4%。强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战略,飞龙“双千万”、龙大牧原、仙鹤纸业、石材基地、陶瓷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使工业经济迅速膨胀。造纸印刷、机械加工、矿产品开发、化工地毯、食品医疗,水泥建材等工业六大产业增势迅猛,产业集聚区拉动优势初步显现,“三个一体化、一个大石都”的雏形初步形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分别为2005年的3.5倍和4倍,年均增长28.3%21.0%。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6家,牧原公司产值突破4亿元。西泵公司成功上市,牧原公司上市工作进展顺利,为内乡工业发展史上揭开辉煌的一页。“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2.6亿元。新农村建设亮点突出。以“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为突破口,沿国道、省道、灌二公路建设新农村示范带,以及赤眉镇为重点的示范样板群。温家宝总理亲临我县视察新农村建设。粮食总产不断增长,达到2.8亿公斤,烟叶生产连年稳居全市第一,“宝天曼”牌烟叶被确定为全国优质烟叶得到推广;畜牧业发展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位;以杨树、干鲜果为龙头的林果产业快速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劳务产业亮点纷呈,返乡创业成绩斐然;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通油路(水泥路)、通电话、通宽带、通广播电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建设为内乡西部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先后荣获红旗渠精神、林业生态县、林权改革工作百强县等项殊荣。城乡面貌有效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3.9平方公里扩展到16.9平方公里,确定了“山城、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古城”的发展定位。完成了湍河二桥复桥、大成桥、一小分校广场、地质广场、橡胶三坝等建设;有序推进了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了主要街道“三线入地”工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廉租住房建设、S249城区段改线以及城区绿化等工程。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马山口镇建设不断升级,再现“中州名镇”风采,西庙岗乡更名桃溪镇,王店、灌涨、赤眉、夏馆等镇特色纷呈,城镇化率达到37.5%,比“十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交通公路快速推进,高标准建成了马山---关帝坪,东川--桃庄河,S249线--让河等道路,S249线赵店中桥建设顺利竣工,村村通道路完成千余公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733元和5196元,年均分别增长14.1%11.9%,均超“十一五”规划目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完善了农村低保制度,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村组,参合率达到97.2%,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廉租房保障制度,廉租房建设达到1000套。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两基”工作通过国检,内乡高中升学率保持全市第一;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圆满完成农村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等任务;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疾病防控中心和医疗救治项目建成投运,县乡村三级预防医疗网络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效;内乡宛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先进县”称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不断完善,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5.3‰,同时,统计、审计、监察、物价、民族宗教、广播电视、金融保险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是在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情况下取得的。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快速反应,积极应对;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取得了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的辉煌成就。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我们“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积蓄了巨大潜能,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五”创造的辉煌,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正确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准确判断和把握面临的形势,对于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至关重要。《纲要(草案)》全面深入分析了我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的有利条件和突出问题。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内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机遇和优势看,未来五年我县加速发展的势头不会变。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我县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政策全面落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委、省政府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专题出台了《关于支持南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区域增长极,为我县跨越发展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持续发展,我县加速发展的势能进一步积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初步形成,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阶段,加上一大批超十亿元的“十二五”规划项目逐步实施,多年来谋长远、打基础、增后劲积累的巨大能量,与全县上下人心思进的精神动力融合在一起,为我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信心支撑。从困难和挑战看,未来五年我县加速发展的压力不会减。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够快问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仍然不强,经济增速仍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市首位度不高,区域发展主导权较弱;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产业层次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经济开放度低;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繁重,财力不足。今后五年,我们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的双重任务、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双重压力、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和区域竞争中“争先赶超”的双重挑战,同时,我们还要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任务。

    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

难。《纲要(草案)》强调,我们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攻坚意识,准确把握形势、遵循发展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重干,破解难题,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以及市委四届十九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我县“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以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坚持“四个重在”,强力实施“四个带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围绕贯彻上述指导思想,《纲要(草案)》进一步强化了以下几点:

    ——找准基本定位。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区域增长极。据此审视内乡在全局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中的前景,考虑到彰显内乡的优势和特色,《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内乡“十二五”发展的基本定位。即打造南阳副中心城市,宛西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六大基地,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点。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上发展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努力在促进中原崛起、服务全市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突出中心任务。《纲要(草案)》首次提出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坚持富民优先,是为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强县为要,是为了增强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保障能力。要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增效,最终实现富民与强县的统一,使全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明确发展目标。《纲要(草案)》在与市“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县“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具体目标。这一目标体系最为鲜明的特点是突出了缩小差距、适度赶超,提出了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基于此,《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11%以上。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人均指标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是实现内乡跨越发展、争先赶超的需要,也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

 “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型升级、民生改善和生态环保,使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富民强县的中心任务更加突出。《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期增速为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增速为10 %,与经济增长大体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降低,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这些指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充分体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切实把规划目标落到实处,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建设,通过反复筛选论证,我县共筛选论证十二五重大项目174个,项目总投资1358 亿元。续建项目 35个,新开项目 13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 33个,总投资 650 亿元;1亿—10亿元项目87个,总投资 678亿元;5000万元—1亿元项目 54 个,总投资30亿元,为我县“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总体上看,规划目标是可行的,但也是非常艰巨的,需要全县上下倍加努力去完成。

——优化发展布局。《纲要(草案)》提出,按照“强化中心、提升一区、统筹城乡”的思路,强势推进八大产业努力打造“六大基地”。强化中心。坚持向心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提升一区。依托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推进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和产城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承载能力,构筑县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统筹城乡。推进八大产业,打造六大基地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推进以牧原公司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推进以中国石材城为龙头的矿产品开发产业,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石材加工基地;推进以仙鹤纸业为龙头的造纸印刷产业,建成全省有影响力的造纸基地;推进以飞龙双千万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建成全国最有影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建成全省有影响的优质烟叶输出基地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以培育发展油桃、核桃“双十万”亩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以神威民爆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化工产业。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构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点,实现跨越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九项重点任务。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我县产业结构虽然逐步优化,但农业不优、工业不强、服务业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要按照产业结构现代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要素集约化的总体要求,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纲要(草案)》强调,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实施实施“十个一”工程(培育1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产业,1个年产值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新增工业税收1亿元,每年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城区常住人口10万人,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家,再培育1家上市公司,创建1个中国名牌,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5%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机械加工、矿产品开发、建筑建材、化工医药等产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也存在产品低端、生产粗放、低效高耗等问题。《纲要(草案)》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度,着力培优扶强,带动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拉长的产业链,加快向高质、高端、高效方向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纲要(草案)》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依托相关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县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服务业在支撑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消费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纲要(草案)》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支撑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主导产业不明晰、产业集聚程度低等问题。《纲要(草案)》强调,坚持科学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推动产城互动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二)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基础薄弱、效益不高、条件落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纲要(草案)》强调,要把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十二五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完善各项农村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纲要(草案)》强调,要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为重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本出路在于走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纲要(草案)》提出,我们要时刻牢记肩负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要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落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方面,建立促进粮食增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纲要(草案)》强调,按照村镇规划先行,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乡村文明建设整体协调推进的模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纲要(草案)》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围绕推进土地流转改革、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三)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县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社会矛盾的聚集点。《纲要(草案)》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等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纲要(草案)》指出,要坚持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坚持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