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乡要闻

政府工作报告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2-03-21 11:27:28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县十四届人大一次

会 议 文 件 十 一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17日在内乡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内乡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长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十三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1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四个带动”,强力推进 “八大产业”,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3亿元,同比增长11.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1亿元,同比增长32.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751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419元,同比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亿元,同比增长18.4%;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16‰以内。

(一)发展空间不断拓宽。以纳入国家秦巴特困片区县、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地核心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财政部定为产粮大县为标志,一些事关全局的大事、难事取得重大进展。成立了“江浙沪”内乡发展促进会,倾尽全县力量招商,全年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53个,其中投资14亿元的华侨商贸城、投资9亿元的融侨产业园、投资2.5亿元的特种电机芯片、投资1.8亿元的重质碳酸钙、投资1.5亿元的牧原饲料加工、投资1.2亿元的建筑模板、投资1亿元的荧光玩具等项目即将开工。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共向上争取项目116个,争取资金25.4亿元,到位资金2.47亿元;争取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4.16亿元,增长38.9%;争取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2亿元,增长150%;财政投融资平台融资到位2.58亿元;争取用地计划指标689.04亩,争取城乡挂钩项目1620亩。这些蓄势待发的转型项目,既是我们励志转型的实际成果,更孕育着我们强大的发展后劲和活力。

(二)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以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内乡现象”、旅游产业稳步推进、“双十万亩”全面建设为标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区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在入驻项目上,全年共入驻项目3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位居全市第5位。飞龙三期、五期工程、银河彩印包装、宛泰粉末冶金、鹏翔科技、明超岗石、如意岗石、闽商陶瓷园、石材基地部分企业已投产或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天一密封、东福印务包装、东兴多层标准化厂房项目正加紧施工。在主导产业上,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完成61.44亿元,实现税收9772万元,吸纳就业1万余人,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造纸印刷、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初步明晰。在功能完善上,全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53亿元,新修道路73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145公里,架设改造电力通讯线路120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94.9万平方米,启动菊潭学校、菊潭医院、星博幼儿园、宾馆、商住小区建设,产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被评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被市委书记李文慧赞誉为“内乡现象”。骨干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速分别达24.8%和78.6%。牧原公司、仙鹤纸业、飞龙公司、神威民爆、泰隆集团、天一密封、电业局7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其中,牧原公司产值达到13亿元,仙鹤纸业产值实现6.7亿元,飞龙公司产值近6亿元,神威民爆、仙鹤纸业税收超过1500万元,牧原公司利润达到3.5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巩固。粮食生产稳中有增,总产达5.93亿斤;新发展薄壳核桃近2万亩,优质油桃5000亩;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区26个,被确定为省优质畜产品基地县。牧原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烟叶收购总量1359万斤,实现税收2794万元,综合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收购总量进入全省前4名;整合涉农项目进行农田水利建设,荣获市“兴水杯”十三连冠、省“红旗渠精神杯”三连冠。旅游景区内涵不断丰富。围绕“一衙一山一漂流”核心景区建设,县衙旌善亭和申明亭重建顺利完成,夜游项目成功试演,周边改造招商顺利签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南阳市十佳文明景区”;宝天曼景区新山门广场硬化和内部升级改造初步完成,重新开门营业,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峡谷漂流景区内部设施不断完善,继续引爆我县旅游业发展;东湖大酒店、天贵大酒店、和源宾馆已试营业或即将营业,旅游产业焕发活力。

(三)城乡建设亮点纷呈。县城建设上,以新老S249竣工、湍河景观轴提升改造为标志,功能建设日臻完善。县衙路西延、滨河路农运会自行车环线改造、龙源路与312国道交叉口绿化改造、飞龙大道景观改造、韩井北巷改造、湍河堤防建设已竣工;大成东路双侧建设、北园一组城中村改造、方山东路建设、长安路、鹏翔路、飞龙大道南延、湍东水厂、湍东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正紧张施工,大成明珠、大成相府、财富广场等一批现代社区先后开盘,宜居的文化山水名城不断推进。双违整治上,按照“八个一律”总体要求,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以“查处一批案件、拆除一批建筑、曝光一批典型、处理一批人员、建立一套制度”为重点,拆除违规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60亩,党政纪处分11人,刑拘5人,判刑2人,追缴各类税费1500余万元,遏制了违法蔓延势头。小城镇建设上,明确了“编制一个好规划、引进一个投资超千万的投资商、建设一条有特色的示范街、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集镇管理队伍、形成一套经营集镇的新路子”的指导思想,出台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掀起了小城镇建设高潮。新农村建设上,21个试点示范村完成年度建设任务,171个村容村貌整治村环境大治理扎实开展,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交通公路建设上,七里坪至万沟、报事滩至郑湾、师岗至瓦亭公路改建工程全部竣工,S248线南召至马山吴家庄段公路改建正在紧张建设,青山大桥、小湍河中桥等桥梁建设已经竣工,“村村通”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工程,既是我们苦干实干的真实写照,更展示着内乡生态宜居的未来。

(四)民生问题得到改善。以首批廉租住房顺利入住、菊潭学校一期建成招生等一大批实事办成为标志,民生改善更加具体。科技创新加快,建立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8个,飞龙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牧原公司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已经被省政府批准,天一密封、神威民爆、光友薯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被市政府命名。教育工作保持先进,菊潭学校一期投入使用,全县高招本科进线2430人,重点大学进线人数首次突破300人大关。就业有效扩大,成功组织事业单位人员选聘,新增城镇就业112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快,郦都小区廉租房、鹏翔花园经济适用房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幸福小区219套廉租住房已经入住,被市政府通报表彰。文化惠民更加扎实,13个乡镇文化站已建成,138个农家书屋配送的图书全部到位,组织放映公益电影3552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15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医改,实行零差价销售,全县人民共享了医改的成果。人口计生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深化,利益导向政策全面落实,继续保持国优县荣誉。社保更加有力,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3700万元,发放五保款774万元。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狠抓节能减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统计、审计、监察、物价、兵役、人防、住房公积金、民族宗教、广播电视、金融保险、质量监督、商贸流通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十三届人民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内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的五年,是内乡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也是我们奋发有为、经受考验、团结奋进的五年。

——综合实力明显提高。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06年增长7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8.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2.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73%,旅游总收入增长914%,引进省外资金增长585%,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阶段。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五年来,飞龙公司、龙大牧原、仙鹤纸业、国宇密封、石材基地、闽商陶瓷园、鹏翔科技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运营;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68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35.9亿元, 入驻各类法人企业(单位)99家,“三上”企业营业收入达61.4亿元,工业规模迅速膨胀。旅游总投资达11.66亿元,夏万公路、七里坪——二郎平公路顺利建成;宝天曼、峡谷漂流、县衙成功创建4A级景区,赤眉油桃沟、大桥杨沟、乍曲吴垭石头村等乡村旅游区不断提升,配套服务不断完善。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油桃、核桃“双十万亩”初具规模,烟叶产业巩固提升,畜牧产业加快发展,八大产业成为我县经济的有力支撑。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2.78亿元。完成了大成桥、橡胶三坝、垃圾处理厂、宝天曼大道升级改造、飞龙大道配套、仙鹤路、岗石路等重点工程,创建星级集镇13个,城镇化率达到30.28%。建设8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达4.2亿元,安全饮水等项目有序实施。改建省道36公里,改建县乡公路239公里,建设村村通413公里,建设桥梁1129延米,道路通达能力不断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了教育基础设施、宛梆艺术中心、体育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大批民生重点项目建设,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2%提高至45%。城乡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教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医疗卫生得到加强,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进步,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社会管理持续创新,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五年来,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147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村36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8.8%,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6年增长97.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7.9%。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国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书法之乡”、“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县”、“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大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内乡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五年的奋斗历程难以忘怀。在工作中,县政府及所属各部门深感有五条经验值得长期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二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三是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围绕“工业强县、旅游名县、林牧大县”的建设目标,集中精力抓大事,千方百计求突破。四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千方百计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必须坚持务实重干,在务实中持续,在务实中提升,以务实发展树立务实内乡的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和审视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转型压力凸显。目前,我县仍然存在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活的问题,特别是集约化程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县工业比重不大等问题尤为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外部竞争压力加剧。围绕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等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地发展招数异彩纷呈、竞争优势此消彼长,周边县市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可以说,标兵疾进,追兵逼近,稍有松懈就有掉队的危险。三是自身发展压力增加。受宏观政策影响,土地、资金、环保、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善民生任务较重,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经济总量偏小,当前仍处于南阳市经济发展的第三方阵,仍处于艰难的攻坚爬坡期。四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部门和干部的能力、作风与加快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基层、企业办事难、招商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各位代表,正视落后才能摆脱被动,破解难题方可赢得主动。我们将时刻保持清醒与忧患,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寻求破解之道,以更大的魄力和胆识,以更足的锐气和干劲,努力谱写内乡发展的新篇章!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和2012年工作总体安排

今后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优势、跨越发展的重要关键期。一是宏观经济持续求进。既要看到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等不利因素,也要看到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借势而为、持续求进的大好机遇。二是政策机遇持续增多。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府出台“9号文件”、国家支持南水北调水源地核心区建设、全国秦巴片区特困县的争取等,使我县处于国家优惠发展政策的富集区、交汇区,为我们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产业支持、项目支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三是发展时机持续难得。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好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外资企业的对接,加快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四是内在潜能持续释放。我县拥有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省市对我县发展寄予厚望,李文慧书记明确指示,要我县“争当南阳跨越发展的第一梯队”,穆为民市长调研时认为“内乡崛起已看到曙光”,要求市直部门大力支持。诸多机遇优势叠加汇集,必将支撑我们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持续求进、跨越攻坚为总基调,以“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总路径,以扩大开放为主旋律,按照“三个三年”战略部署,坚持“四个重在”,立足“三个定位”,突出“四个着力”,深化“四个带动”,抓好“五区建设”,提升“八大产业”,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旅游名县、林牧大县”建设,奋力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内乡。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 %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城镇化率突破40%,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在全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各位代表,完成上述五年目标,2012年要开好头、起好步,必须按照中央、省、市部署,瞄准“总目标”,就是争当南阳跨越发展的第一梯队,建设宜居的文化山水名城,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把握“总基调”,就是“持续求进,跨越攻坚”,推进我县由南阳经济发展第三方阵向第二方阵跨越,由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跨越,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名县跨越。实践“总路径”,就是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探索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进程的路子,争取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先行先试。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开放战略

坚持以“对外开放年”活动为载体,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招商承接大转移,以大服务带动大合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着力拓宽开放领域。坚持三次产业并重、经济社会统筹的开放理念,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产业集聚区,引进承接高成长性产业项目,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化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副产品加工、花卉苗木等基地型项目;扩大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公路、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加快社会事业对外开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强力推进开放招商。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突出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与引进中小项目相结合。既抓“顶天立地”,也抓“铺天盖地”;既靠大项目形成支撑、实现突变,也要靠中小项目扩张总量、形成集群。二是突出重点领域招商与全方位推进相结合。以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着力谋划、推介、引进一批创新型项目、基地型项目、“补链”型项目,确保今年全县引进落地5—8个超亿元项目。三是突出重点招商活动与开展多种形式招商相结合。充分发挥京津冀、深穗港、江浙沪等内乡发展促进会的作用,继续推进亲情招商、驻地招商;把已经落地的外来企业作为巨大的招商资源,鼓励引导企业走自主引资发展之路,持续推进以商招商;加强与国家部委、省重点部门的联系沟通,全面推进对口招商,确保新争取的国补省补项目和资金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开放领导体制,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司法部门、新闻媒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力、配合联动的举县开放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集中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解决基层、企业“办事难”问题。激励县内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银企合作,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开放工作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更好效果。

(二)倾力打造宜居的文化山水名城

以“两争一迎”为抓手,按照“县城抓组团、城镇抓特色、农村抓社区、路网抓提升”的思路,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湍东、灌涨、大桥、赵店为侧翼,马山口、夏馆、师岗为支点,其它乡镇为补充的分工合理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湍河为轴、扇形发展、东扩南延、西绿北畅”的思路,继续完善县域规划体系,加快县城与大桥、赵店、灌涨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方山、湍河、默河、黄水河、县衙的独特优势,打造文化山水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创新活力之城。继续坚持“双违”整治不动摇,保持高压常态化,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高标准建设。县城建设,坚持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并举、扩大规模和完善功能并重的原则,围绕湍东新区路网建设,加快鹏翔路、长信路、滨河东路、工业一号路四条道路南延、方山路东延至默河、长安南路、龙源路升级改造等道路建设;围绕湍河景观轴提升,开工建设方山大桥,启动方山大桥下游蓄水坝建设,改造滨河两岸绿化系统,提升地质广场绿化档次,改造东西滨河路人行道;围绕农运会赛道环境提升,升级改造龙源路两侧环境,改造宝天曼大道与滨河路交汇赛道,高标准服务农运会;围绕城中村改造,改造县衙周边城中村、城关镇南园村、湍东镇张岗村六组等区域;围绕老城区道路提升贯通,实施大成路和方山路西延至新S249、菊潭大街南延,改造利民路等背街小巷,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供排水,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围绕西城区生态屏障建设,启动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和黄水河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方山公园规划设计和中心城区天然气建设工程。小集镇建设,注重内涵发展,强化产业支撑,铺开一批小城镇建设工程,打造产业突出、风格独特、环境宜人的特色小城镇。交通公路建设,实施312国道二级改一级、S249青山—土门路面建设,S332(内淅路)—乍曲胡口、县城—报事滩、马山口集镇—马山口镇吴家庄道路改建,完成师岗刁河桥、七里坪马尾河中桥等桥梁建设。认真做好全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服务好内邓高速和宁西铁路复线建设。

坚持高速度推进。围绕让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腾得出、快致富、生活好”的目标,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抓规划。关键是把好两关:一是入口关。社区规划聘请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科学编制,每个社区起步规模不少于800户(板场除外),按照小型社区3000人以上、中型社区5000人以上、大型社区8000人以上进行规划。二是程序关。全县新型农村社区总体规划,由县规划局负责编制,经县政府同意后报市规划局评审,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各乡镇新型社区规划由乡镇负责聘请设计单位,经过乡镇班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反复讨论,征求意见,修订完善后,提交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报县政府批准。二是抓推进。把产业支撑好、交通条件好、生态环境好、基层班子好、人口集聚好的地方作为示范区,率先突破。湍东镇整乡推进,马山口、师岗、灌涨抓2个点,其它乡镇抓1个点,因地制宜,边试边推。三是抓奖补。各级财政项目投资和县财政预算直接安排合计不低于3000万元,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奖补。四是抓破题。按照政府投、项目争、群众出、社会助的办法筹资,采取盘活存量、适当调控、集约节省的办法科学解决用地,用功能齐全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贴心的社区服务来集聚人口,逐步破解“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口如何聚”等难题。 

坚持高水平管理。扎实推进“两争一迎”,继续把广告管理、卫生管理、绿化管理、交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四大重点,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坚持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严格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厉打击非法占地,建立城乡土地挂钩和“三项整治”激励机制,科学做好国有土地出让,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确保土地出让金收缴和用地指标争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全力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能力

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十个一”的目标(培养1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1-2个年产值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新增工业税收1个亿、五年中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个亿、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城市常住人口10万人、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再培育1家上市公司、创建1个中国名牌、取得1项国家级重大发明专利),集聚资源、集聚力量,全力“建设全省县级一流产业集聚区”。

实施园区扩规。紧紧抓住省发改委同意我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和主导产业调整的大好机遇,积极与上级部门搞好对接,力争将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新增15个平方公里以上,把机械电子产业、新型装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

紧盯重点项目。重点组织好“项目提升年”活动,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推行本职工作、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三位一体”工作法,全力以赴抓项目。产业升级项目上,大力支持牧原公司上市和飞龙公司、仙鹤纸业、鹏翔科技、神威民爆、乌克化工、泰隆集团内部扩能,紫薇地毯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核心增长极。在建项目上,飞龙五期工程、如意岗石、宛泰粉末冶金项目,在今年4月底以前建成试产;东福彩印包装在今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天一密封车用密封条项目在今年10月底以前建成投产。已签约项目上,加快华侨商贸城、融侨产业园、特种电机芯片、牧原饲料加工、建筑模板、荧光玩具等项目进度,力争及早开工。紧盯闽商轻工园、人造石英板材等意向项目,力争尽快落户,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汽车零部件基地、建筑装饰材料基地、林草浆纸一体化基地、生猪研育养加工一体化基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