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乡要闻

对症施策齐发力 精准扶贫拔穷根 —— 内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7-12-04 11:45:49   来源:南阳日报

精准扶贫,“内乡经验”可圈可点。

9月25日,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内乡县就养殖产业实现贫困户资产收益全覆盖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作交流发言; 10月11日,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上,内乡县就易地搬迁工作作典型发言;11月2日,在南阳市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内乡作典型发言。

在社会扶贫领域,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是我省唯一一个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的获得者,同时,牧原公司和仙鹤纸业也被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奖”荣誉称号,南阳市仅此两家企业获得。

令人欣喜的荣誉背后,是内乡县党委政府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坚强领导和勇于担当;是全县人民不甘落后、决战贫困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

内乡县是全国秦巴片区连片开发重点县,现有贫困村88个,贫困户15903户43927人,贫困发生率为6.1%,贫困人口遍布全县16个乡镇,涉及283个村,致贫原因多样化,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统筹兼顾,靶向施策,努力做强扶贫产业、做活金融扶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易地搬迁,搬出群众美好新生活

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养牛致富

车间建到家门口,就业脱贫不用愁

扶贫产业实现“全覆盖”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增收入的核心。在产业扶贫上,该县强化工业化扶贫理念,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着力下好三步棋:第一步,让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使贫困户有稳定的资产收益;第二步,让贫困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转移他们到企业务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第三步,通过产业带动,股权收益,让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产业和稳定收入。

通过“三步”统筹推进,该县持续提高扶贫产业的带贫效益,实现养殖、光伏、就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四个全覆盖”。

在养殖、光伏产业资产收益全覆盖方面,依托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和聚能公司,推进养殖和光伏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贫困户可连续10年每年净收益不低于6200元。目前,贫困户已得到前三个季度2400元的养猪产业资产收益,全县共发放3000多万元。

在就业全覆盖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扶贫车间就业、龙头企业安置就业全覆盖,让贫困户成为产业工人,增加务工收入。目前,已建立仙鹤纸业切纸加工车间35个,天曼制衣车间15个,融创新合电子元件加工车间10个,其他琴盒加工、艾产品加工等车间80余个,带动1300余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

在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全覆盖方面,依托牧原公司,大胆探索,创新机制,支持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集体未发包农地、集体建设用地及其他村级经营资产注入合作社;县财政向每个合作社注入20万元启动资金,各合作社向金融机构贷款80万元,每个合作社把共计100万元入股河南牧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优先股,按年化10%收益分红,县财政每年为88个村各安排20万元用以偿还银行贷款,分四年还完,最终每村每年收益8万元。

金融支撑引入“活水源”

金融是加快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该县牢固树立金融扶贫是一切扶贫支撑的理念,着力发挥金融资源、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联动作用,形成抓金融促产业、抓产业活金融的良性循环。

着力完善金融服务、农村信用、风险分担、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发挥村民小组长作用,将金融扶贫服务组织延伸到组,贫困户信用信息已采集、录入、评价完毕;设立总额为2000万元的县级风险补偿基金,并确定了各种贷后风险分担机制。累计向7453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2亿元,仅邮储银行一家金融机构今年前三季度就向带贫企业发放3330万元贷款。同时,筛选了300余家带贫企业(含家庭农场、合作社),作为下一步农村小额信贷支持的重点。

夯实融资基础,构建了“四投两发”的政府性投融资体系( 控投、房投、水投、文投、土地流转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承接光伏、养殖、旅游、教育、交通等不同扶贫项目,为开展金融扶贫提供有力平台支撑。至目前,已争取各类贷款约39亿元,其中扶贫贷款31.55亿元。

创新运作模式,围绕“钱从哪里来”问题,积极与人行、国开行等金融部门和机构对接,引进金融活水。围绕“钱投到哪里去”问题,牧原公司开创了“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5+”资产收益模式,并逐步推向全国;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5.6亿元,采取“基层组织+公司+金融+贫困户”模式,按20%资本金+80%银行专项贷款方式解决。围绕“钱如何投”的问题,成立了合作社或专业项目公司,与贫困户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目前,规模2.5亿元的内乡浦银产业投资基金,已向县内4家企业投入债权、股权2.25亿元,其中3家是扶贫龙头企业;规模3.6亿元的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产业投资基金,已选取3家企业作为投资目标。筹划中的招商证券敦石壹号基金和中证焦桐菊潭壹号基金以及牧原绿色基金已经签订合同,正在加快落地。

易地搬迁带来“新生活”

“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刚刚搬进灌涨镇王营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刘金秀激动地说。2017年,内乡县计划搬迁969户3279人,现25个搬迁点主体建设已实现大头落地,呈现良好的推进态势,实现了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换穷貌,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结合群众意愿,确保“搬得出”。充分调动乡(镇)村组户四级积极性,引导贫困户自愿搬、主动搬。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创新“压茬搬迁、梯次推进”模式,实现了贫困群众顺利搬迁。同时,按照“乡镇为主、化繁为简、突出重奖”的原则,做到拆旧复垦到位。目前,已完成拆旧复垦103亩,实现A券交易212.3亩,B券交易399.3亩,累计获得省返还交易价款1.4亿元。

结合改善环境,确保“住得好”。环境优越才能吸引贫困群众主动搬迁。该县将易地搬迁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做到选好址、建好房、抓好配套,全力打造宜居社区。在抓配套上,以完善设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在搬迁点集聚建设公共设施项目,吸引群众自发搬迁集中居住;同时织密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力量救助五大救助网络,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大病医疗救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救助覆盖所有贫困人口。

结合产业扶贫,确保“能致富”。让每一个搬迁点都有产业支撑,让每一户都能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依托仙鹤纸业、天曼制衣等龙头企业,建设各类扶贫车间140个,实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结合精准服务,确保“可持续”。按照“七有”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具体是:有一套管理机构,帮助搬迁户全力以赴搞发展;有1—3名服务人员,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保洁员、安保员,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管理;有一个就业门路,解决搬迁户的长期发展问题;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丰富搬迁户的业余生活;有一套生活设施,让搬迁户实现生活无忧;有一个公共浴池,解决搬迁户的个人卫生;有一个小菜园,保障搬迁户的菜篮子。同时,对不符合易地搬迁条件的贫困户,积极进行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危房改造网上开工138户,竣工75户,极大地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存居住条件。

与此同时,该县还实施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政策兜底保障以及贫困村整村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教育、医疗、就业、居住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一套扶贫“组合拳”可谓“虎虎生风”、“招招制胜”。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了领导重视、示范现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态势,扶贫工作呈现出了遍地开花、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给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扶贫答卷。(来源:南阳日报)

 

责任编辑:刘予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