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概况

马山口镇概况

内乡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7-12-22 09:41:04   来源:马山口镇

  基本情况概述

  一、“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赶到哪儿?赶到马山口。吃牛肉,喝烧酒,大戏故事样样有。药材行里有金钗,山货行里卖猴头。买来布匹缝衣裳,买来铁锅下汉口。买条绵席好缎子,买条扁担软溜溜。赶罢大会往回走,赚得钱来好糊口。不枉一路多辛苦,不亏来到马山口。”这是马山口古老的歌谣,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昔称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马山口镇,位于东经115°05′——12°09′,北纬33°01′——33°09′之间。地处伏牛山南麓,内乡县东北,圣峰之阳,黙溪之左,为中国一大重镇,明镇、古镇。它北通京津,南下湖广,东达汉X,西进秦晋,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诗经》有踪,《汉书》有记。东汉光武帝曾与此聚兵点将;明时曾设金斗关巡检司;明末李闯王在此进兵部署,攻打南阳,清时捻军与僧王于此激战。民国初年,白朗所部路此被击。古称“天地一大锺毓,人事一大聚会,询古今之巨津要道也,相其而为市”。

  马山口名称的来历,据《清康熙内乡县志》一卷载:马山在内乡东北五十里,与麦子山相连。世传光武帝(刘秀)初起兵循地于此,得善马故名。另据清乾隆五十四年修补城隍殿、土地祠碑(现在镇政府东院墙)记载:常闻马山出金马焉(马山坡南面有金马洞),因其名曰‘马山口’;又青山、梅子、花北三河汇流于此,故名“马山口”。于此可见,马山名称来历始于东汉,迄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

  马山口东汉留名,隋朝兴集,唐初封镇,元时有店,商贾云集,明清更盛,历代不衰。

  二、镇政府驻马山口自然镇,辖大寨、岳岗、阎岗、茨园、樊岗、郑湾、老庄、河西、花北、李井、王场、唐河、马坪、杏树坪、打磨岗、白庙、三岔河、关帝庙、庵北、寺山庙、河口、杜落庄、石庙、东庙等24个村委会和马山口居委会,419个自然村。总面积283.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51%,耕地5.18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12.17%;人口5128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1人。马山口1978年,称马山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称马山口乡人民政府,并将24个大队改为2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马山口镇居委会。1986年撤乡建镇。2003年,全镇辖2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349年村民小组,419个自然村。

  马山口镇地势北高南低,呈“簸箕状”。北部为伏牛山脉,主峰圣垛山海拔1547.3米,驻马山、光秃山、野人垛、剑叉垛、缸庙岭、盖子山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山区土特产丰富,中药材有柴胡、杜仲、二花、山楂、天麻等200多种;林、副产品有桐籽、柿饼、黑木耳、蜂蜜、蚕茧等,尤以柞蚕产量多,是全县主要生产基地。默河是马山口镇最大河流,自马山脚下南北穿境6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支流建有打磨岗、庵山等8座中小型水库及“引默济庵”穿山石渠等,水利工程多达150处,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沿河两岸土地肥沃,适种多种农作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叶。樊岗、阎岗、茨园、岳岗四村是该镇主要粮棉生产区,西南部和东北部岗坡丘陵地带是内乡县优质烟叶生产基地,1985年粮食平均亩产251公斤,总产量1912.5万公斤,种植业产值978.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l727.2万元的56.7%。林牧业是本镇经济发展优势,林木占地面积31.58万亩,有效草场面积28.17万亩。二十世纪80年代后,大搞飞播造林和小流域治理,林牧业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造林面积1.6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4.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1%;林业产值22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3%。1985年全县大牲畜存栏922l头,生猪存栏10289头,羊存栏3029只,牧业产值277.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

  马山口镇早在元代就商贾云集,是伏牛山中草药、生漆、桐油经营的重要集镇,明、清时期,中药材贸易极盛。民国时期,鄂、豫、川、陕、沪等省商人在此开店经商。手工业已有所发展,有炼铁、铸造、造纸、竹木编等。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大部分个体手工业和商业纳入集体轨道,相继建立了铁业、竹业、木业、服装、窑业、棉织6个集体性质的合作社。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部分集体企业改为国营企业,将原铁业、木业、窑业社并为国营农具厂,竹业、棉织业改为国营化工厂,又新建水泥厂、蚕场、铸锅厂等,1974年又将综台厂改建为玉雕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到1985年有镇办企业3个,村办企业73个,乡镇五级企业固定资产458.8万元,流动资金259.6万元,总产值l504万元,其中镇办企业产值23.3万元。个体户年收入在5000元至1万元的有800多户。

  新中国成立后,镇上相继设有粮管所、营业所、信用合作社等镇直单位。随着内(乡)马(山口)、灌(涨)土(门)、马(山口)南(召)以及马山口至关帝庙、杏树坪两条深山公路的修建,交通邮电事业得到发展,每天都有自南阳和县城发往本镇的班车。1985年全镇共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5台,农用汽车27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800部,邮电支局安装112门交换机1部,装单机72部。已有12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通电照明,初步实现了粮油加工机电化。

  民国时期,在天明寺办有“宛西乡村师范学校”,为地方自治培养一批人才。新中国成立前有高小2所,初小23所,私塾11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拨款、集体投资建校办学,文化、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85年全镇有小学29所、初中6所、高中1所,在校教职工486人,学生9539名。镇卫生院有病房18间床位60个,门诊、化验、放射、手术各科齐全,各村均设有卫生室。镇上建有文化馆及影剧院,各村已架通了专用广播线路。马山口文化馆的先进事迹曾在《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相继刊登,1982年先后出席了省、地“农村文化工作双先会”。

  马山口镇系伏牛山南麓门户,古称“咽喉商洛,脉络川陕”,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文物古迹较多。朱岗寨系仰韶文化遗址,镇北1公里有古汉城遗址,汉光武帝刘秀率兵经此,留有试剑石,点将台,并为冯异大将军修有庙宇和墓葬。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建天明寺,圣垛山前有古刹法云寺遗址,现存古塔一座。唐时在张岗和茨园村之间建有默水县城。相传唐王李世民、明末李自成也曾拥兵达境,现有唐王寨、围场(王场)等历代遗迹。明成化年间在境东北部朱庙和石庙之间设金斗山巡检司。清时四大理学家之一王检心,晚年息心讲学于宝塔山寨,死后葬于此。镇政府东院墙镶有历代石碑24通,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献资料。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豫西,曾多次兵临此地。1948年内乡解放后,中共豫西六地委、六公署、六军分区司令部曾驻马山口自然镇,并在镇政府门前广场建“解放宛西殉难烈士纪念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马山口镇位于伏牛山南麓,镇政府驻马山口集镇,距县城东北33千米。总面积283.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333公顷,占总面积的l0%。总人口54661人,其中农业人口500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3‰。

  马山口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型亚湿润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降水量700~800㎜,无霜期达240余天,年日照为19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5度左右,适生各种农作物,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土壤大体可分三种类型:即北部11个深山村多属变质岩中的花岗岩、大理岩等,耕地多属坡积物。中部6个浅山村多属变质岩中的片岩、片麻岩等,耕地多属片麻岩分化土壤(即麻枯石)。西、南部8个村,多属共同土母质,耕地多属老土和黄胶土,沿默河西多属潮土。

  马山口资源丰富。宜林面积2300公顷,材林、经济林达130多个树种,牧坡2000公顷,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柞坡2667公顷,是柞蚕生产的重要基地;中药材300余种,其中名贵、大宗品有杜仲、石斛、山萸肉、柴胡、山楂、血参等百余种;山区矿藏丰富,主要有石墨、钾长石、金矿、大理石、铁砂等数十种。

  1978年,全公社农业生产总产值214万元,财政收入78万元。1986年,全镇总产值2678.9万元,财政收入130万元。199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823万元,财政收入3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9元。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6384万元,财政收八857万元。 2000年,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畜牧大镇、特色名镇”三大目标,加大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68亿元,财政收入1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突破2000元。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稳步、健康、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农业

  1978年,全公社粮食播种面积达1807公顷。总产量达513万公斤。1981年冬,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总产值达114万元。1986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达5072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1779万公斤,比1978年增长55%,农业总产值达1447万元。1996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524公顷,总产量136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8499万元。1998年,镇政府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期限延长至30年,激发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全镇税费总额由原来的569万元锐减至296万元,减少接近50%,农民负担大大减轻。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320公顷,总产量1849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8042万元。

  四、支柱产业

  畜牧业

  1982年公社实行畜牧作价保值承包到户责任制(按人拉平),年底大牲畜存栏6913头。1985年,全乡大牲畜发展到9044头,饲养5头以上的大户108户;牛猪饲养量10204头;鸡鸭等家禽发展到76386只,畜牧业产值达37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1992年,回乡大学生秦英林在河西村创办牧原养殖公司,采用国内领先技术饲养生猪,1998年出栏达1万头,收人达800万元。1999年,全镇生猪存栏量为27100头,饲养20头以上的大户有200多户,河西养猪专业村初步形成;鸡鸭等家禽发展到12万只,畜牧业产值达5000万元,到2003年底,全镇共建成20个养殖小区,273家养殖户,引进牧原公司3万头养猪场1个,生猪年底出栏6万头,比1999年翻一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林业

  1982年,公社划分自留山、责任山,颁发“林权证”,实行山林承包责任制。1985年,恢复、更新、新造各种林木1467公顷,有林面积达1933公顷,占宜林面积的84%,森林覆盖率达到66.1%。1990年后,每年造林5万棵,由于气候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成活率不到50%。1996年,人工造林460公顷,幼林抚育15000万株。到2003年,全镇发展速生杨667公顷,林果基地建造333公顷。

  乡镇企业

  1978年,社办企业有6家,职工达242人,年产值2.6万元。1986年,乡镇企业达1064家(乡办7家、村办106家、联办113家,个体企业835家),从业人员增到6233人,总产值达1711万元,实现利润319万元,上缴税金46万元。1990年,乡镇企业达1303家,从业人员达6301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54万元,实现利润268万元,上缴国家税金74万元。其中,镇办企业3家,从业人员达307人,总产值达383万元;村办企业11家,从业人员达1079人,总产值达641万元;联办企业91家,从业人员达1294人,总产值达366万元,个体企业1198家,从业人员达3621人,总产值达864万元。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纷纷出现。造纸、机械铸造加工、木材加工、耐火材料、地毯编织、建筑建材等各类企业达421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6850人,实现社会效益40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9亿元,入库税金400万元。2003年,乡镇企业发展到535家,从业人员8890人,年实现产值4.1亿元。镇南工业园区已人驻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18家,百万元以上的项目9家,投资金额2000多万元。

  2012年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工作部署,马山口镇经过积极引导培育,使产业规模进一步膨胀壮大,初步形成厂机械铸造、冶金材料、童车加工、资源开发、物流公司、旅游、畜牧养殖等七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机械铸造包括神戚纺织配件厂、新星机械、江山化工等企业,王导产品有铁锅、化工配件、石油配件、纺织配件等,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上缴税金近200万元;冶金材料主要企业有昌盛冶金材料、中明兴星耐火材料,实现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童车加工产业以专业园区建设为抓手,通过技能培训、资金服务等手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年生产各类童车150万辆,产值5000万元,带动4000多人从业;资源开发和物流产业,以新成立的宝天曼资源开发公司和鸿运物流有限公司为主体,年创税收分别超干万元;旅游业加快云露山风景区的建设步伐,各项设施已基本到位,初定“五一”对外开放;畜牧养殖业以牧原公司9个大型现代化养殖厂为龙头,全镇年出栏生猪16万头,净收入8000多万元。引资近千万元新建成的野猪养殖基地2个和芦花鸡养殖场2个。林果业完成荒山造林、道路造林1万余亩,全面完成造林任务,被县政府授予林业资源管理先进乡镇。

  烟叫由去年的不足700亩发展到今年的4000亩,其中千亩以上大方2个,实现收购总量80万斤,实现税收近200万元落实2014年烟叶面积5000亩,其中千亩以上大方3个。水稻由去年的不足300亩发展到今年的1200亩,同时促进了相关村的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引导和服务,使王场的粉条加工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组建了专业合作社,新上了专业加工厂,涌现出3个专业组、38个专业大户,产品畅销县内及周边区域。李井的花卉苗木种植跨上新台阶,通过土地流转,一个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即将形成。闫岗、王场、寺山庙、关帝坪等村的特色养殖业发展已经破题。以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通过大力宣传、引导、服务,催生出家庭农场20个。云露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门票收入200多万元。

  五、集镇建设

  1978年,马山口集镇面积达0.5平方千米,有新华、共和、中山、北大街等6条主要街道。1986年,镇政府投资建成北至北栅口、南到南转盘的1600米利民街,并开辟中药材市场、蔬菜市场和牲畜交易市场,商户在集市两侧建房,形成1200米的外河街。1991年,马山口集镇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2年,镇政府投资180余万元硬化道路5000余米,修筑排水渠1万余米,架设路灯150余盏,栽植桂花、广玉兰、雪松、塔柏、大叶黄杨等花木万余棵,集镇面积扩大到2.1平方千米。1997年,马山口集镇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南阳市“三星级小城镇”等称号。2000年马山口集镇被省政府定为河南省重点镇。2003年镇政府投资400余万元,建成长1800水、宽10米、高6米的滨河大桥,修筑排污渠1800米,彻底解决纸厂水污染问题。投资100余万元,修建镇政府门前l.25万平方米的马山口广场,硬化、绿化道路1000余米;投资l00余万元建成拦水一坝、二坝;投资200万元修建长2400米的郑(湾)马(山口)大道,马山口集镇被命名为南阳市“四星级城镇”称号。

  围绕打造特色城镇、绿色城镇、宜居城镇,按照“古香、古色、古镇、水韵”的发展定位、倾力打造精品工程,全年投资2600多万元,重点建设四大工程。一是投资500万元完成金马广场周边道路及别墅群建设;二是投资260万元完成神威大道南延硬化工程,直接连通248省道,提高了通达能力;三是投资800万元完成金马东路精品街道建设,新建房屋54间,完成派出所、马山二中学校大门及院墙的改造,使整条街道更加协调美观,提高了建设品位;四是投资1000万元的三河口治理工程,完成三条河入镇口道路及堤防加固,默河一坝以上与三河交汇口形成2万平方米的水面,山城水韵进一步形成。

  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县级小城市建设试点的难得机遇,围绕打造“魅力马山”,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力推进集镇改造升级。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实施了以“一路一街两坝两堤一桥”为主的集镇改造建设工程。“一路”即工贸路改造及东延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东延工程投资1400万元,共拆迁房屋ll座46间,新修了宽21米主路面350米,铺设1米管径下水道700米,改造工程投资100万元,铺设下水道400米,人行道400米,改造迁移电力线路800米,整修绿化带450米;“一街”即利民街中段升级改造工程,投资240万元,该工程拆除原硬化路面,重新铺设厚度25厘米混凝土路面6650平方米,两侧各铺设3米宽生态砖人行道350余米,安装路灯24盏,栽植国槐100余棵;“两堤”即河西防洪堤和茨园防洪堤,河西防洪堤争长2000米,茨园防洪堤全长l500米,包括安装

  栏杆、滨河南路建设、绿化等配套工程在内,已于12月初基本完工,累计投资1500万元;“两坝”即在默河马山段下游修建拦河坝两座,计划总投资400万元,四坝长130米,三坝长120米,近日将全部竣工;“一桥”即在默河郑湾段建一座大桥,该桥总投资535万元,工程于11月初开工建设,预计农历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二是积极推进郑湾社区建设。围绕打造“全省示范、全市一流”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书记、镇长亲自抓,组建强有力的小班子专门抓,采取现场办公、定期沟通、建立台账、兑现奖惩、强化服务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社区建设进度。社会总投资接近1亿元,建成和在建住房累计715套,其中2013年建成和在建住房403套。在统筹抓好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没的同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社区幼儿园、社区医疗中心在认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于11月底全面开工建设;社区供电、供水问题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通过坚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和一大批涉农项目的实施,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全镇累计投入资余1000万元。涉及郑湾、老庄两个村,共拆迁旧房80座,改造涂白房屋650座,新建房屋150座,整修主干道900米,硬化入户道路12000米,安装路灯200盏,新修排污管道2200米,建成两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群众娱乐广场。目前两个新农村建设师范村已初具规模,继续走在全县前列。2011年马山口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奖励现金10万元。

  六、招商引资

  马山口镇继续狠抓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全年共招引和落地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近6.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个、新建项目4个、意向项目3个。续建项目云露山旅游开发,投资4800万元,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各项基础设施已具备,明年“五一”对外开放。新建项目有投资2560乃兀的惠民医院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700万元,主体门诊大楼及病房已建好,正在购买设备。投资2000万元的默河西岸北延工程已基本完工。引进安阳投资500万的冶金材料加工项目,已顺利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马山童车加工园项目正紧张施工,该园区聘请南阳专业部门设计施工,采用现代钢构结构,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完成拟入驻县产业集聚区的三个工业项目分别是南阳万佳有限公司投资l.7亿元的汽车减震器活塞杆项目、南阳星辰珠宝加工项目和上海爱华服饰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的服装加工项目。

  坚持扩大开放,全力招商引资,着力抓好项日建设,在打造“实力马山”的具体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工业方面,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的牧友预制构建公司(续建),今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新上两条生产线,并全面投产;成功招引总投资5000万元的红锋地毯加工项目落户郑湾社区产业园,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并部分投产;返乡创业青年朱明基投资1000万元,在马山茨园村上马了汽车减震器配件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800万元,11月中旬开始试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功争取到默河马山段四桥建设项目,该座大桥全长165米,宽10米,总造价535万元;默河马山段三桥建设项目已上报市交通局,有望在2014年获批复建设;110千伏默河变电站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3l80万元。三产方面,成功招引南阳市明远物资有限公司落户马山,本年度纳税预计400万元;与国瑞嘉富基金管理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由该公司分三年投资8——10亿元,对云露山景区进行整体包装提升,计划新上项目有大型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宾馆、索道、道路、滑雪场、养生文化村、中药材基地、漂流、风情小镇、服务区等,该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农业方面,招引本县老板沈三太在马山上马了泰华肉牛养殖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完成投资600万元,办公楼已建成,肉牛养殖厂地和饲料收贮工厂正在选址。

  七、改善民生

  2011年,新闸坝挖塘8座,新打机井54眼,恢复和新修灌溉渠3200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5430人。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两免一补、家电下乡、库区移民、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全部兑现到农户。扎实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全镇危房改造96户。建成镇文化活动中心,为15个村委会配套群众活动室及文化书屋。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多次迎接外市、县的观摩。切实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基础服务建设成为全县典型,药具管理工作保持全省先进;进一步提高了征收率,依法查处计生违法案件,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成功迎接市、县计划生育工作检查。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合人数54957人,参合率达98%,共补贴农民53986人次,补贴资金545万元。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低保等社会救济资金发放,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镇低保人员2194人,发放资金260万元。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超过223人,发放资金55.3万元;分散供养259人,发放资金38万元,集中供养率达到46%。镇中心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文明敬老院。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13人次。为返乡农民工发放小额贷款500万元,认真组织林改工作,经验在全县推产。

  争取资金400万元实施了花石岗、白梨坪、徐庄三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资金90万元实施了涉及4个村(岳岗、李井、庵北、王场)的以工代赈项目(二坝一塘一渠);争取资金90万元,实施了涉及7个村(王场、马坪、关帝坪、樊岗、老庄、郑湾、大寨)的“一事一议”工程;争取教育资金1293万元,涉及教师周转房项目、学生宿舍、食堂、餐厅项目、中心幼儿园项目,有的项目已经实施,有的项目正在实施中;争取到无息创业贷款700多万元;争取到农网改造项目资金185万元;争取到3个村室建设项目(樊岗、杏树坪、朱庙);争取到投资50万元的镇文化中心建设项目。

  八、社会稳定

  努力做好访稳定工作。大力推行信访稳定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确保矛盾化解在村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矛盾集中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切实搞好平安建设,投资60多与元,按要求高标准配套完善平安建设中心和5个治安室,购置巡逻车辆,配齐各类办公用品,在各村和关键部位安装平安互助网和电子监控设备20余套,有效地防控了各类案事件的发生;认真组织开展打击“双抢一盗”及“大走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6%以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经常性的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全镇稳定工作现状,排查矛盾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调整充实了信访稳定、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投资8万余元改善了信访接待室和综合治理办公室办公条件,投资68万元高标准建设了镇村技防网络,实现镇村联网,认真落实了信访工作领导包片包村包案制度和解决值班制度,坚持常年抓,抓常年,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本镇,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了政法、综治等职能部门作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法制意识,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九、社会事业

  先后对17个村级小学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建食堂92间,改造危房27间,对7座学校进行了绿化、大门维修、院墙粉刷等;通过源头培训、服务承诺、签订目标和现场督查等方法,常态化抓好学生营养餐的管理;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狠抓教师队伍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群众对教育满意度逐步提升。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台率稳步提高;马山惠民医院着力在特色服务上下功夫,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了卫生医疗改革带来的实惠;扎实推进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由去年30%提升到今年45%;认真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发放资金240余万元;积极登记审报优抚剥象400余人,发放资金83万元;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宣传工作,全镇参保率达到95%。坚持大繁荣,坚持大发展,强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网络信号”村村通。计划生育工作,通过抓社会抚养费征收、抓优惠政策兑现、抓基础档案评比、抓宣传教育、抓康检遗留清扫、抓流动人口管理等措施,统筹用力,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马山口人才辈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有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秦子纯、戈果等老一辈革命家,有特级战斗英雄,有著名作家,有劳动模范,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吴廷甫,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大慈善家秦英林,还有企业家有志之士,正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勤奋工作。

  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程似锦马山口人民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以更大的手笔和气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梦,开创马山口镇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奋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