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直之窗

新地标守望千年文脉 新名片辉耀中原大地——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8-02-07 14:40:03   来源:南阳日报

俯瞰古街

县衙街区夜色赋

马鸿莹

古衙署历久而弥新兮,有街区荟其左右;东街名之曰察院兮,西而直呼署右。出宣化坊而右循兮,入右街之鸿门,里外鸿门相望兮,妆霓虹之熠熠。进以东折至衙后兮,有巍峨观音堂;佛陀居高堂而俯瞰兮,关照乎芸芸众生。徜徉于七街八巷兮,游客摩肩而接踵;有男女并老幼兮,皆喜乐而奕奕。串长寿街布衣巷,拜报恩堂、慈母塔,登重阳阁,观街区景,情不自已,辞以咏之。

怀揽春风以自得兮,幸吾生于当今;振翼高飞而放歌兮,琼楼应之者欣欣携宾引客以览胜兮,有美色炫目、馥郁沁心;挈妇将雏以徜徉兮,有妙音悦耳绮食诱人。尝佳肴以辨南北兮,品小吃之雅珍;叹人生之倏忽兮,傍老并而轻吟。摩金玉以入怀兮,举琥珀而共斟;明秀目以传情兮,邀舞媚而亲亲。论书画之洋洋兮,观楹联于门楣;赏宛梆之高迈兮,听大调之古音。木毂意象,映乎高墙;小舟并驶,比诸谷囤。灯笼高挂,邀皓月于巷宇;神龟遐寿,显雅亭之斋心。南腔北调,传乎东街西巷;红灯彩霓,照彻左厅右熏。雄檐高瞻,五脊六兽攀龙附凤;祥霭弥漫,七彩紫气接天和云。

胜景难描,百闻不如一见;罚酒三碗,焉敢虚饰半分!来者是客,待为亲眷;读者乃友,引作知音。

街区一隅

文化,是内乡最具特色的标签之一。

内乡,因文化而生动,藉文化而誉满中原。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内乡县以文化为脉、旅游为轴、经济为线,大视野规划、大力度投入、大手笔建设、大格局招商、大智慧运营县衙历史文化街区, 让历史文化走进现实生活,活起来、动起来,带动文化、旅游、经济互融互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96.7万人次,社会综合收入16.8亿元。以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的内乡特色商业区完成增加值6.03亿元,同比增长10.43%;上缴税款7200万元,同比增长94.6%。县衙历史文化街区释放的文化魅力和商业活力,让内乡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了新方向、新目标。

传承文化新载体

特色小吃

民族文化的根基,精神文明的传承,都需要载体。

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往往千篇一律,有灵魂的历史文化街区才是万里挑一。内乡县立足传承和繁荣优秀历史文化,加快建设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旅游名县”,保护文化根脉和历史年轮,增强城市厚重感,让群众“记得住乡愁”。

走进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迈进历史大门: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古色古香;青砖灰瓦建成的民居,五脊六兽,栩栩如生;七街八巷、门厅相望,墙上挂着火红的辣椒串、黄灿灿的玉米棒,巨大的木质车轮,一如岁月的年轮,诉说着街区的沧桑历史和别样风情。

畅游在古街古巷,浓厚文化气息让人陶醉其中。一副副意蕴深长的楹联格外引人注目:德高人长寿,心宽福自来——长寿街口的楹联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八百里特色汇集郦邑换新颜,七百年文化融合菊香展雄姿——菊乡特色馆的楹联古今融合,大气磅礴;艺唱东南西北人间情,曲说古今中外世上事——茶馆阅吧的楹联对仗工整,气韵生动……除此之外,历史文化街区内,还矗立着数百个制作精美的灯箱式文化柱,镂刻着《大学》、《尚书》等典籍上的名言警句和历代先贤的官德箴言,仔细品味,如同阅读一部线装的史书,令人荡气回肠。

古街风貌

如果说这些仿古建筑、楹联、名人名言等文化元素,还只是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脸面,那么活在这里的民俗和文化演出就是街区的灵魂。快看,好戏来了!

“咣”“咣”“咣”……随着几声清脆的锣响,威武的三班“衙役”开道,“师爷”、“县丞”等依次而出,“知县”率众一边向游人、商客、居民叩拜,一边“拥”进那画栋雕梁、溢彩流光、热闹非凡的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开始了新一天的“圣谕宣讲”和“巡街”、“访民”等活动……

每月一次大活动,周周都有小活动,全年演出不断线。在文化活动组织上,内乡县围绕街区人气提升,每年举办90余场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台湾美食节、年货节、非遗文化曲艺大赛、梨园春擂主戏曲专场、少林武僧表演、中泰拳王争霸赛、全国象棋公开赛等活动轮番上演,吸引许多游客和居民到街区观看,流连忘返。在文化节目策划上,内乡县先后编排了《知县巡街》、《知县招婿》、《官民同乐》、《鼓乐迎宾》等十余个大型古装表演节目,游客参与其中,切身感受独具特色的宛西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内乡宛梆特邀请名家编导、执排新编历史宛梆剧《内乡知县高以永》,在第七届黄河戏剧节颁奖晚会上获编剧、导演、表演等24个单项奖和剧目金奖。只有这些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

与此同时,内乡县还注重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文化宣传推广,在提高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也使群众在共享文化惠民活动中增强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驱动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现代商业新地标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是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内乡是一座有“故事”的文化城。内乡县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内乡县衙,半部官德文化”。历史遗迹为内乡留住了历史和文化基因。

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内乡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悠然七百载的内乡县衙及其官德文化,应当更加鲜亮地“活”在当下,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撑起新天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量。

文化传承

内乡县把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作为打造“旅游名县”新的“引爆点”,按照“政府指导、公司运营、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的模式,高位启动,高效推进,厚植文化,精细管理,着力打造文化符号标识明显的“中原特色历史文化名街”。 短短三年多时间,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从一片“棚户区”化蛹成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集“文商旅”为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中原新名片、商业新地标、百姓新乐园。

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一步到位的配套设施、丰富独特的文化元素、“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模式的渗入、与“国宝”文物内乡县衙博物馆的互融互补……让如今的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如春笋般拔节而起,蓬勃而极具张力。自2016年1月开街运行以来,其繁盛的景象已成为这座古老县城一道新的风景线,吸引远近游客慕名而来。 如今,历史文化街区引进旅游纪念品、古玩字画、品牌连锁、餐饮名吃等多种业态,已入驻商户200多家,吸纳就业6200多人,初步形成以商贸、餐饮、休闲、文化演艺为主的服务业集群。

走进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大小商铺鳞次栉比,令人应接不暇,各样风味小吃香味扑鼻,精美独特的旅游纪念品让人爱不释手。华灯初上,这里流光溢彩,霓虹灯影映衬着古朴的建筑,七街八巷中则是如织的人流,共同构成一卷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穿越历史

建,突出大手笔。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毗邻内乡县衙博物馆,以县衙为中心分左右后三侧建设,空间布局为“一轴、一带、四区、五街”,推动形成以文兴旅、以旅兴商、以商兴市、以市兴业富民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业态布局紧紧围绕健康、养生、娱乐、美食,并把官德文化、廉政文化、楹联文化、养生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不但使文化与旅游产业实现了自然融合,而且使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泛、品牌更加响亮、亮点更加鲜明。截至目前,街区累计完成投资近10亿元,形成服务全县、辐射省内外的现代商贸核心区。 美,源于精细化。在基础服务设施上,该县先后投资实施了光亮工程,使街区夜晚灯火璀璨;在街区安装了降温增湿系统,营造了良好的观光、旅游和消费氛围;在街区安装了无线网络,实现街区无线互联网信号全覆盖;安装了街区监控及音响系统,进一步增强了街区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在街区安装了导视系统、客流量统计、空调外机罩等基础设施;在街区墙壁上点缀地方民俗器具等,突出了极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

火,依托大招商。在招商引资上,该县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招引经验丰富的香港汇志公司作为运营管理商,以统一租赁的形式实行统一招租、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集聚了一大批休闲、购物、娱乐等业态,实现了经营业态的科学布局、集聚发展。同时,在入驻街区商户招商中,商业区管委会坚持招引有特色、有品牌、有经验、有实力的商家。其中,街区餐饮方面,入驻“中华餐饮名店”、“中华名小吃”和地方特色浓郁的风味小吃百余家,逐步打造为省内外有名的全国特色小吃集聚地。

管,实现规范化。成立管委会对街区进行日常监管,按照“统一业态布局,统一门头尺寸,统一审批手续”的模式,严格落实对街区商户的管理,使街区市场井然有序。一是按照业态布局规划,抓招商、抓源头,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街区业态布局的标准和档次不降低。二是加强管理,制定商户管理办法,协调物价、工商、食品卫生、消防、公安等单位深入街区加强监督检查,实现齐抓共管。三是坚持日常巡街,实现日常管理常态化。四是提升服务水平,达到安商、稳商目的。五是倾心打造“互联网+商业”街区,方便了群众多样化购物需求。六是管委会牵头制定并完善了街区商户奖励淘汰长效管理机制,激发了商户的服务热情。

多方共赢新模式

同行共赢,继之久远。合作共赢是时代的选择、发展的趋势。合作可以凝聚人心、共克时艰、共同发展。

流连忘返

内乡县在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及运营过程中,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打造政府、群众、商户利益共同体,为街区的长久繁荣增添活力,实现多方共赢。

在街区创业经营的商户八成是年轻人,他们不仅赚到了钱,赢得了商机,更赢得了信心和未来。

李芳在街区经营着一家陕西裤带面馆。她是郑州人,早年随父母在西安经营郑州烩面,邻店经营裤带面,两家互相切磋交流做面的经验。李芳的爱人是内乡人,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后,小两口看到了难得的商机,租下一间8平方米的小店经营。谁知,生意越做越火,店里经常人满为患。随后,李芳夫妇就换成了30平方米的大店。现在,每到节假日,面馆依然一座难求。“吃也要讲品位。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与陕西裤带面,都是有故事的,二者完美融合,生意肯定会火。”面对未来,李芳信心满满。

正新鸡排、南翔汤包、周黑鸭、长沙臭豆腐、韩大叔石锅拌饭、湾仔码头饺子……东西南北中、国内国外,特色小吃应有尽有。“环境好、人气旺、生意火,小孩还能就近入学。”街区内,商户普遍认为在这里经营方便、有钱赚,大有可为。

多彩民俗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重点在民生、核心在为民。内乡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富民”的原则,确保群众的合法利益最大化,让群众伴随着街区的发展得实惠。

按照内乡县出台的《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搬迁建设安置方案》,从五个方面保障群众的利益。一是凡在该区域有独家院的住户,改造后都可以得到统一规划建设的商业门面房;二是在搬迁建设过渡期,群众可享受多项货币补偿;三是每家每户的房产在原有基础上都会有所增加,增加了群众的财产收入;四是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后,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增加群众的收入;五是建成后的街区物业管理等都需要当地群众的参与,可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实践证明,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让群众得到了“真金白银”。县衙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搬迁的200户居民中,收益最多的一户获得了两套住宅和数百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年租金净收入数十万元;最少的一户也获得一套住宅和数十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年租金收入近两万元。“以前是拥挤、低矮的老房子,现在是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以前不值钱的纯住宅,现在不仅有单元房还有门面房,建设街区让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今,一说起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群众交口称赞。

内乡县委、县政府让群众获得利益最大化,不等于没有“赢”。县委、县政府赢得了城市环境的大改善、大提升,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最宝贵的民心。

内乡县立足资源优势,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内乡县衙、宝天曼峡谷漂流、宝天曼联创5A级景区”更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之前,作为5A级景区创建龙头的内乡县衙博物馆,周边环境极差,类似“棚户区”的老旧民居包围着县衙,不仅影响景区的形象,还影响到景区的消防安全;再者,因为缺少休闲、购物、娱乐“综合体”,每年前来县衙游览的上百万名游客只把这里作为“过路店”,使得旅游业对全县“三产”的拉动力弱化,这与该县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相去甚远。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成为内乡乃至南阳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成为该县旅游产业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然选择。

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建成,不仅扩大景区范围,提升景区品位,丰富景区内涵,为县衙5A级景区创建申报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国宝”内乡县衙。可以说,此举上利国家、下利群众,是当之无愧的责任工程、民心工程。

流光溢彩

宝贵探索新启示

文化旅游、现代商贸、休闲娱乐的互融互交,使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正在成长为豫西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给人以启示,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县委书记李长江说:“思路决定出路,干部决定成败,机制决定活力,方法决定成效。内乡在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中,不仅锻炼培养了干部,检验了责任担当,形成了靠本事吃饭、用业绩立身的良好政治风气,更凝聚了开拓创新、坚韧不拔、勇争第一的时代精神。”

具体说,就是做到“五个好”。

做一个好规划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以科学、务实的规划体系为统领,能够带来发展新动能、民生新福祉。内乡县衙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做好周边区域科学规划,是责任和担当。内乡县立足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名县,大视野、大手笔、大格局规划县衙历史文化街区。该县与南阳市规划设计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全面规划;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参照县衙建筑风格设计了具有明清风格的规划方案,做到既与县衙建筑风格相协调,又传承和发扬了内乡乡土建筑的历史传统,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审阅把关,并得到了省和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备案。

但凡伟大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地方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接续奋斗;一个班子念一本经并不难,难的是历任班子始终保持一个音调不跑偏。多年来,内乡县历任班子以“成功不必在我,成功不必在任内”的崇高境界,始终保持特有的定力、韧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一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规划蓝图变成现实。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规划一旦确定,就应咬定目标不放松,不换频道、上演连续剧,持续接力、一任接着一任干。

建一个好机制

以上率下抓落实,锻炼培养了一支干事创业、执行有力的干部队伍。

机制活则满盘皆活,干事事成;机制僵则死水一潭,干事事不成。为推进拆迁建设,内乡县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专班、专案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坚持每周召开一次部门联席办公会议,建立了督查、落实等制度,协调解决拆迁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各职能部门的党员干部进门入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解街区改造提升的重大意义,鼓励群众主动搬迁。有时,为了动员一户群众搬迁,工作人员甚至需要上门十几次。他们不讲代价、不计得失,跑断腿、磨破嘴,只为加快拆迁。绝大多数群众主动搬迁,用干部和群众的话说:“县衙是全体内乡人的传家宝,每一位内乡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建设好、保护好。”

内乡历任班子高度重视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运营,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李长江的办公地点离街区很近,无论春夏秋冬,经常到街区察看情况。有时候,晚上一个人散步也要到街区,遇到问题现场协调解决,以至于在街区经营的大部分商户认识“李书记”。“有一次,我一天就接到了7次通知。因为李长江书记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主任王晓杰说。县长杨曙光把街区建设、运营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经常到街区现场办公解决难题。

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通过想方法、解难题,淬炼培养了一支干事创业、执行有力的干部队伍。街区建成后,一些回迁的群众看到这么好的商铺,就想自己经营。试想,如果各自为战、各自经营,街区势必又回到“杂货店”时代,这与街区建设的初衷相悖。怎么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内乡县就组织回迁群众到成都宽窄巷、咸阳袁家村、开封七盛角等历史文化街区实地考察。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统一经营的模式让群众眼界大开,迅速统一了思想。在咸阳袁家村,李长江主持召开了群众、干部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现场确定了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政府指导、公司运营、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

树一个好理念

加快三次产业融合贯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相结合,依托现有基础、预留发展空间的原则,合理布局区域内产业结构、项目分布、居民集聚,努力构造特色商业与城市格局协调发展、民生改善同步推进的新局面。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区域内,总共需拆迁住户689户,目前,拆迁工作已进入最后扫尾阶段。在妥善安置搬迁群众的同时,内乡县投资上亿元,道路、给排水、燃气管道铺设工程同步推进,让群众在拆迁建设中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改善。

内乡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三次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的建成,使更多与县衙文化有关的历史文化再现眼前,使繁华商业与厚重人文有机衔接,培育出了新的业态,实现了以文促旅、旅商相济,有效推动了内乡文化旅游产业上档升级,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内乡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位运行,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处于第一方阵。其中,县域GDP增长8.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税收实现6.73亿元,增速26.5%,居全市第一。

找一个好伙伴

为实现“群众得实惠、公司有效益、市场有活力、街区有名气”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内乡县在加快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同时,通过媒体多渠道发布公告,公开招商,最终从众多的客商中筛选出有丰富管理经验和雄厚资金实力的香港汇志公司负责街区的经营。按照“政府指导、公司运营、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的模式,科学进行业态规划,分别布局了旅游产品、特色小吃、休闲娱乐、品牌连锁等七街八巷格局。同时,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了一定比例的商业用房为非传统文化公益项目展演区,提高了街区的内涵和品位。

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载体主要有建筑和居民,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地居民长期居住的地方,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着地区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是当地文化的静态的不可再生的载体,而街坊是当地文化的活的可再生的载体。所以,内乡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回迁了原居民,维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韵味,更保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原汁原味。

呈现一个好局面

“政府指导、公司运营、统一管理、市场运作”的模式活力无限。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县衙历史文化街区运营后,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初步分享了街区建设的成果。群众从原来的不理解甚至是抵触拆迁,转变为现在的赞成和大力支持,齐心协力加快街区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实现“群众得实惠、公司有效益、市场有活力、街区有名气”的目标,发展有了坚实基础。

穿越历史,古为今用;文化为脉,旅游为轴,经济为线,建设好县衙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文化、旅游、经济互融互动“一石三鸟”效应,内乡做到了。乔浩光 樊翠华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