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19-07-24 23:48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内乡县四水同治规划方案(2019~2025年)》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5月31日
内乡县四水同治规划方案(2019~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工作总基调,按照《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宛发〔2019〕6号)要求,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和水管理能力持续增强,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内乡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要求,科学研判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顺应治水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治水方针,以山水林田湖草为生命共同体,树立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多规合一,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水环境恶化、水灾害频发问题,推动水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要求和南阳市市委市政府“两轮两翼”战略部署,聚焦“九大专项”,强力实施“四水同治”,全力解决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平衡不充分、水工程不多和水治理能力不高问题,弥补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短板,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提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动力,结合内乡县实际,筹划内乡县水利建设未来和近期重点工程,通过水源工程建设、水系连通、水污染治理、河道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节水型社会建设、灌区续建和现代化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普及、地下水保护、农村安全饮水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形成大水系、大连通、大循环、大利用、大生态的水利新格局,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内乡水利现代化建设,统筹协调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灾害的关系,协同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规划。立足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水环境等问题,统筹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引领水利改革发展。
2.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农业节水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在满足生活用水的基础上,确保河流基本生态流量,强化水域岸线和水工程的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增强水土保持监管,构建“河通渠畅、水清岸绿、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4.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坚持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相协调、城市水利与农村水利相协调、治理开发与综合保护利用相协调,统筹解决洪、涝、旱和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问题,地表地下、上游下游、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同治理,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5.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把握新老水问题的差异性,注重流域与区域、平原区与山丘区、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施策,按照空间均衡的要求,合理布局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措施。
6.坚持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公益事业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培育多元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投资主体与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水利工作水平。
(三)规划目标
1.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内乡县全境,包括16个乡镇。
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和2025年。
2.规划目标
到202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河湖保护和监管明显加强,地下水超采得到进一步控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高。全县供水能力达到1.85亿立方米,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9.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8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27.5立方米,湍河、刁河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85%,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率达到86%,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5年,节水型社会基本建立,地下水开发利用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美丽河湖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主要河道及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年供水能力达到2.15亿立方米,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1.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24.75立方米以下;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
3.构建五大体系
通过四水同治重点任务的实施,构建水利“五大体系”,即建设集约节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构筑均衡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打造持续健康的水生态环境体系、完善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现代高效的水治理体系,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四)规划思路
以自然水系为基础,统筹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水问题,以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南水北调配水科学化、水库供水最优化、水资源配置均衡化为重点,按照用水多源保障、单体工程多元利用、一张水网多维调控的思路,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1.高效利用水资源。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将集约节约用水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管理保护的全过程,推广于农业、工业、生活的全行业,体现于观念、意识、措施的全方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坚持水资源用途管制,统筹当地水、过境水、外调水,加大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力度,科学配置生活、生态、生产用水。科学高效利用当地水与南水北调水,完善跨流域、跨区域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系统修复水生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涵养水源,系统修复水生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连通河湖、闸坝,多源联调,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实施河湖基本生态水量调度,建设河湖绿色生态廊道,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让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新增长点。
3.综合治理水环境。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整治,从源头控制水环境污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全面巩固和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持续推进百城提质工程,以水润城,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严格水功能区监管,实施入河污染物限排减排,全面完善水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创新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4.科学防治水灾害。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转变重救灾轻减灾思想,坚持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主导地位,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灾害管理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加快补齐洪水控制、河湖治理、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御、农村基层预报预警等防汛抗旱短板,全面提升抵御水旱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实现“一个确保、三个不发生”目标,确保河湖安澜,人民安居乐业。
5.持续增强水管理。坚持不懈深化水利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制保障的水管理法规体系。健全河长制管理体系,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优化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健全工程管理保护体系。推进水价和水资源税改革。健全水权交易制度。积极探索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利产权制度。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加强水利基础研究,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加强水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把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大幅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整体规划、专项规划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多规合一,启动整体和专项规划,指导全县今后一个时期的四水同治工作。
(一)整体规划
内乡县四水同治建设规划(2019-2025年)(简称《规划》):立足内乡县现有自然水系和水利工程基础,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和水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整治水思路,按照绿色开发,协同治水的思路,确定四水同治的目标、任务、规划指标,把节水作为规划前提,谋划内乡县2019~2025年水利建设重点工程,提出一系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推进智慧水利为核心管理能力提升,拟定分步实施方案,实施规划的组织和保证措施,构建全域“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保障水资源供给均衡,水生态环境持续健康,水旱灾害防治安全可靠,水治理体系高效现代化。
(二)专项规划
共10个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分别如下:
1.内乡县节水专项规划:分析用水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明确开展行业、领域、区域节水行动,规划建设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和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健全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用水利益调节机制、节水标准体系及创新机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全面建成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
2.内乡县水资源配置专项规划:立足内乡县水供求现状分析,提出内乡县供用水存在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缺水特点,制定本地水、外调水与非常规水供水方案,研究洪水、雨水和废水资源化利用方案,优化供给侧的水源结构,分析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特点,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优化水资源在各行业各区域的配置,促进水资源调配体系建设,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能力,持续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出水资源保护方案,破解区域发展“水瓶颈”,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3.内乡县河湖水域岸线专项规划: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划定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范围、水工程管护范围,明确边界和权属。合理划分功能区,确定水域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总体布局。提出水域空间和水工程管护空间管控措施,完善监测监控体系。逐步建立河湖水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现依法有序管理,保证水利建设用地。
4.内乡县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专项规划: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内容及“一河一策”实施方案等成果,规划确定内乡县水环境质量管控目标,规划实施城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初期雨水收集、黑臭水体治理、污水深度处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水环境治理;规划流域生态建设、河湖生态湿地建设、水系连通等措施,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快水生态修复;开展美丽河湖建设试点,创新河湖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分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修复河湖生态。打造“河畅、水清、湖净、岸绿、景美”的水美内乡。
5.内乡县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专项规划:以解决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为抓手,加快南水北调水厂建设,提高水厂供水能力,扩大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和水资源配置;疏浚河道及连通河、库、渠,加大南水北调生态供水;优化南水北调水的调度与配置,完善管理与制度措施,合理新建调蓄、连通工程,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助力内乡经济转型升级、尽快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6.内乡县四水同治骨干工程建设专项规划:骨干工程的建设是形成现代水网体系的基础,需立足于流域、区域水系特点,着重规划一批战略性、全局性的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工程,以水库及河道闸坝等重要节点工程、水系连通和重点河道整治等重要干线工程辐射带动局部水网建设,完善水网布局和四水同治工程体系,解决四水同治中的突出问题。
7.内乡县地下水综合治理专项规划: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抓手,分析高效节水改造、水源置换等工程布局以及调整种植结构、轮作休耕、退减灌溉面积等措施,合理确定地下水超采治理目标,规划地下水开采和治理方案。通过南水北调配套管网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延伸覆盖,规划压减地下水开采总量,继续推进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地下水井封停和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行动。对地下水超采区提出逐步压采方案,规划建设替代水源。山丘区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微型蓄水工程,压减乡村地下水开采。严格地下水监管,提出地下水资源监测方案,确定地下水管理机制,创新制度,保障地下水采补平衡。
8.内乡县水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科学防治水灾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的战略支撑,着重对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抗旱工程体系提升、城市防洪体系、山洪灾害防治、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完善防洪排涝体系的不足,补齐抗旱减灾工程的短板,打好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攻坚战,实现“一个确保、三个不发生”,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9.内乡县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解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水环境水生态薄弱问题,规划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提出乡村水系连通,农村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千村万塘”整治规划,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农村安全饮水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乡村水美、水净、水安全。
10.内乡县智慧水利专项规划:全面调查和分析水利信息化现状,深入开展行业内外智慧应用调研,创新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融合模式,规划各类水利工程、各项水利业务、水利工作的智慧化提升改造技术路径,结合河长制管理和打击非法采砂行动,提出最终构建覆盖全县水监测、检测和监视等网络,河湖管护、洪水预测预报、山洪防治、水库安全监测、灌区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等建设方案及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大数据应用方案,构建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的智慧系统,构建切实可行的智慧水利保障环境。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1.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继续推进水资源论证制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镇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必须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确保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加快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建设,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2.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健全节水奖惩机制。积极推动水情、节水宣传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增强公众水安全、水忧患、水文化意识。加强对节水技术、节水产品研发和节水设施改造的政策支持。研究制定节水型城市创建及节水载体创建的奖补政策。将节水成效、节水创建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内容。
3.开展农业节水行动。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灌区管道化改造,末级渠系配套和田间配套,实施区域化、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严控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精准补贴机制。
4.开展城镇和工业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改造。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应安装中水设施。在生态敏感区、地下水超采区、缺水区,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引导和促进工业结构和布局科学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建、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改造,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减量化。
(二)扎实推进河湖管理与保护
1.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各类涉水行为。加快河湖、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和空间管控,逐步建立水流产权制度。开展以河道采砂为重点的河湖水域岸线综合整治行动,建立完善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
2.加强水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碧水工程,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行动,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建设,保障饮水安全。加大城乡水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城乡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3.加快水生态修复。开展河流湖泊湿地水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湍河、默河、刁河、黄水河、长城河等河流沿线天然湿地保护,在有条件区域,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人工湿地。科学确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完善河、库联合调度机制,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量。建设湍河、默河等沿河湿地和生态廊道。以生态清洁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防护林、经济林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为主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进水生态修复。
(三)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
1.优化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分配本地的南水北调水量指标,科学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2.合理扩大供水范围。规划实施内乡县新增供水工程,适当扩大受水城市周边乡镇供水。
3.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和拦蓄水工程,适时对湍河河道和城镇进行生态补水。
(四)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1.加快重大骨干工程建设。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北湾水库,推动圣湖湾、红石峡等小型水库审批立项前期工作等。
2.加快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启动水库连通前期工作,实现“大水系、大连通、大循环、大利用,大生态”水系格局。
(五)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1.压减地下水开采总量。实施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地下水井封停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行动。对地下水超采区逐步压采,并建设替代水源。
2.加快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加快替代水源工程建设。推动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山丘区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微型蓄水工程,压减乡村地下水开采。
3.严格地下水监管。严格地热水、矿泉水以及地热能开发项目取水许可,依法规范取用地下水项目的审批监管。实行严格的地下水禁限采管理制度,地下水禁限采区一律不准新增地下水开采量,确有必要新增的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实施国家和省级地下水监测工程。
(六)加强水灾害防治
1.强化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湍河、李井河河道治理工程,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和低洼易涝地治理。继续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加快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2.强化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推进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和群策群防体系建设,健全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快城乡抗旱应急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建设。建立“天-空-地”一体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网络。加强多层次应急救援力量,提升抢险救灾队伍、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
(七)强化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农村清洁河道行动。启动“千村万塘”综合治理行动,对乡村生产型、生活型坑塘分别进行清淤扩容、护坡整修、环境治理、绿化美化、沟渠连通和生态修复,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清淤、整修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并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
2.有序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2020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档升级、配套改造、联通并网,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管理运营模式。
3.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明晰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田间工程配套、雨水集蓄利用和小型灌区完善为重点,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八)科学调配水资源
1.完善水资源调度体系。完善水利工程、梯级蓄水工程、河库连通的水资源配置、水网运行调度方案和应急水量调度预案。建立水资源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健全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联合调度长效机制。
2.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开展水库动态汛限水位研究,推进中型水库后汛期洪水资源化增容、水系连通、河湖调蓄等工程建设,最大限度的拦蓄洪水。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推进主要河流沿河湿地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充分利用水保工程、自然洼地、坑塘堰坝、水池水窖等集蓄雨水。增强城乡污水深度处理能力,提升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九)加快智慧水利建设
建设涉水信息的监测、传输和预测预报、决策处理系统,实现水利智慧化。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和手段,持续完善监测网络,构建水文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水土流失、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等涉水信息全要素动态感知的监测监控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高速、泛在的水利信息网络。优先推进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灌区信息化、水土保持、河湖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等预测预报决策处理系统。新建水利工程的智慧水利建设内容要纳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已建水利工程要加快智慧化升级改造。2019年建成河道采砂视频监控系统。
四、内乡县四水同治项目计划
初步谋划内乡县2019~2025年四水同治项目有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智慧水利共六大类985个项目,总投资44.42亿元,其中近期投资21.55亿元。分述如下:
(一)防洪减灾工程
主要是河道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除涝等3类工程,包括4个2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个200平方公里以下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县城防洪排涝提升工程,9个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重点山洪沟治理),1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白蚁治理及巩固提升工程等。总投资4.95亿元,其中近期投资3000万元。
(二)水资源综合利用
主要是水源、引水调水、应急抗旱、雨洪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保护、配置、高效利用工程等,新建小型水库2处、南水北调内乡引水工程、乡镇抗旱应急工程、260座重点塘堰坝调蓄工程,实施城区海绵城市理念建设,3座中型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县城镇中水利用工程等。总投资8.75亿元,其中近期投资4.1亿元。
(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主要是高效节水灌溉、小型灌区、“五小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包括4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末级渠系及田间配套工程、2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小型灌区节水改造提升,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程,对坑塘堰坝清淤整治和生态修复,疏浚清洁村级河道,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等。总投资5.55亿元,其中近期投资2.19亿元。
(四)水环境治理
主要是河湖岸线管护、水环境治理、地下水保护、河道生态治理、截污治污等,包括中型水库、重点河流、灌区渠道等确权划界、空间管控和工程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和支流入河口的水质净化湿地,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置换工程,内乡县湍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工程,城镇截污治污及内河生态治理工程等。总投资19.44亿元,其中近期投资14.95亿元。
(五)水生态修复
主要是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系连通工程、生态补水、生态绿廊等5类项目,包括重点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水源地保护及生态修复,河、库连通工程以及坑塘整治,水库对河道基流生态补水工程,河湖湿地及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沿河沿渠的生态绿廊等。总投资4.9亿元。
(六)智慧水利
构建水监测网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属地管理,分级实施。强化站网整合,加强水文、水资源、水工程、水土流失等监测站网布设,完善防汛抗旱监测站网自动控制体系,构建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水利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水利数据共享应用机制,深化水利大数据建设,支撑智慧水利应用。构建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的河湖空间管控动态监控监测管理系统、水资源动态监控和配置调度系统、灌区集约节约用水管理系统、大中小型水库预测报调度决策和洪水资源化利用系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和预防管理系统、山洪防御预测预报和应急管理系统、城镇防洪除涝监测及防御系统、河道梯级建筑联合调度管理系统、城乡供水管理系统和水管理系统。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形成水利业务全面协同、综合决策的智慧应用。完善的政策制度措施、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畅通的资金投入渠道、精干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多措并举,保障智慧水利顺利实施。总投资8600万元。
五、近期实施计划
(一)主要工作和项目
1.加快河湖划界确权和水工程管护范围划定,推进北湾水库、内乡县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含水厂)建设,内乡县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夯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积极实施“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工程,坑塘堰坝蓄水工程清淤及生态修复,打造水美乡村;加大黑臭水体治理,丹江水源地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重点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
2.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老龙潭、太山庙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内乡县湍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工程,河库连通工程、沿河湿地及沿河生态绿廊等项目前期工作。
3.推进多元化投资多渠道融资,打造宜居生态城市。内乡县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零号和五号橡胶坝工程等项目投资较大,对城市影响力较强,继续推进多元投资建设,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
4.智慧水利建设,2019年计划建成主要河段的视频监测系统,初步完成水利云管理平台,完善和普及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大中型水库监测管理信息化、灌区信息化、洪水预测预报及决策处理系统的建立。2025年前形成水文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水土流失、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等涉水信息全要素动态感知的监测监控体系,基本实现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河湖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等智慧水利建设。
(二)资金筹措
参照《河南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7号),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根据项目公益性程度和发挥效益的整体性,对新建项目分为四种情况进行资金筹措:
1.公益性工程。工程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工程投资以各级政府投资为主,一方面掌握上级水利投资重点,积极申报项目,尽最大可能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大涉及县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从上到下政府水利投入机制。
2.准公益性工程。因工程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稍差,可以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建设,政府资金作为引导性投资,随后让出部分项目的收益或者不参与收益分配,同时,通过水价调整、财政补贴等方式保证投资者的合理收益。
3.有一定经营效益的工程。通过对整个工程分拆,工程经营性较差的部分由政府出资建设,工程经营性较强的部分交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并对工程后期进行维护。
4.经营性工程。由政府与水利设施的受益群体共同出资组成股份公司,负责工程的建设运营,该方式可以激励用水方对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
(三)规划编制
根据省市统一安排,启动整体规划及10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县水利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扶贫办等部门相互配合,与市级规划同步开展编制工作,理清本地条件,提出问题与发展需求,包括水资源配置、河湖岸线定界、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等内容,完成相应规划编制任务。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县政府各部门要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二)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工作经费。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增加水利投入的各项政策,坚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确保水利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稳中有升。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建设,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扩大水利投入规模。
(三)健全协商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本次规划关系到多个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和配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协商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组织落实好水利建设相关工作。
(四)实行过程督导,严格责任考核。建立督导督查制度和问责机制,对主动作为、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激励;对措施不力、消极等待、进度缓慢的通报批评,视情节依纪依规问责追责。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四水同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同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刘予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