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政 > 2020

索引号:ND001-0-2020-02173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内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标题:内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

发文字号:内政〔2020〕6号

发布日期:2020-03-17 14:04:16

有效性:

内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

内乡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20-03-17 14:04:16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是助农增收的关键,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重大举措,扎实推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结合我县发展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以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产业链条完整活跃、农业功能拓展延伸为路径,大力发展“特色林果、食用菌、烟叶、中药材、设施蔬菜”五大特色产业,筑牢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基石。

二、重点任务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要求,以“特色林果、食用菌、烟叶、中药材、设施蔬菜”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

(一)建设优质林果基地。以赤眉镇、余关镇、赵店乡、桃溪镇、马山口镇、王店镇、师岗镇、瓦亭镇、岞镇、大桥乡等丘陵山区及县城周边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油桃、猕猴桃、软籽石榴、核桃、大樱桃(车厘子)等具有一定生产基础的优势林果产业。到2025年,全县优质林果面积发展到30万亩,建成标准化林果示范基地30个以上、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10个、休闲农业园区5个、都市生态农业园5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三品一标”面积达到30万亩,完成有机认证10个以上、绿色认证15个以上,创建国优(名牌)、省名牌、市知名品牌(农业类)分别不少于3个、5个、10个。建成一批果品贮藏加工集聚区,提升果品贮藏、加工能力。

1.优质油桃基地。按照“巩固基地、提升品质”的发展要求,以赤眉镇东北川、杨店、邵家岭等油桃产业基础较好的村为重点,加快老园改造,提升果品品质,建设高标准油桃基地3万亩,辐射带动赵店乡、余关镇、湍东镇、七里坪乡、王店镇等乡镇油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聚爱优选”为平台,打造推介“曙光”油桃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产地认证;完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培育规模大、技术精、实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油桃冷藏、深加工研发等。支持开展桃花观光旅游、水果采摘为主题的农游活动,培育乡土旅游、采摘品牌。打造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赤眉油桃沟”生态新农村精品旅游线,围绕赤眉镇东北川、邵家岭、杨店自然山谷河流环线,优质油桃基地,开展春季赏花、夏秋品果休闲观光游,看农村新景象、品农家饭菜香,领略生态文明新成果,共享新时代农民幸福新生活。

2.优质核桃基地。按照“稳定面积、提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实施“两个基地均衡发展”战略,以余关镇岱军岭和赵店乡长岭两个核桃基地为中心,发展优质核桃基地4万亩,辐射带动瓦亭、师岗、湍东等乡镇大力发展优质薄壳核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加快核桃品种改良,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力支持核桃深加工,采用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和流水线,生产高端核桃油、核桃制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公用核桃品牌市场准入制,培育内乡核桃等知名品牌。

3.优质猕猴桃基地。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围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合理优化布局,在灌涨镇、王店镇、马山口镇、七里坪乡、大桥乡、湍东镇、赤眉镇、赵店乡等,各建立两个以上不低于200亩的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使生产上水平,果品质量上档次。到2025年,全县优质猕猴桃面积达到2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18个以上,集中连片形成“灌涨-王店-马山口-七里坪-赤眉-赵店-湍东-大桥-灌涨”环线猕猴桃产业基地,打造集生态示范、旅游观光、采摘品尝、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同时,以点带面,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发展,通过培训指导、信息服务、产销对接等配套服务,实现全链条发展,提高猕猴桃贮藏、加工能力,在猕猴桃主产地集中建设一批果品贮藏中心和加工基地,加快培育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粉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强化科技支撑,依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在湍东镇伏牛山菊韵果香众创空间创业园建立试验站,开展技术攻关。

4.优质软籽石榴基地。按照“以点带面、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以余关、瓦亭等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大桥、师岗、马山口、王店等乡镇,发展软籽石榴1万亩,余关、瓦亭两个乡镇建立优质软籽石榴生产基地各0.2万亩,繁育石榴新品种4个,统一品牌,培育内乡突尼斯软籽石榴知名品牌,积极引进石榴加工企业并做大做强。

5.优质小杂果基地。按照“因地制宜、产业突出、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鼓励各乡镇大力发展特色小杂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桃溪镇围绕大路、黑山、寺河等村,建立5000亩大樱桃(车厘子)种植示范基地;以桃庄河村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板栗面积3000亩。瓦亭镇以罗沟村为重点,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着力打造冬桃标准化示范园1500亩。大桥乡以杨沟村为重点,培育2000亩标准化示范园,打响“杨沟桔柑”品牌,积极探索休闲采摘新模式,引入深加工企业,着力延长产业链。灌涨、大桥、湍东、赤眉等乡镇要因地制宜采用改良品种、引进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升改造一批示范化葡萄采摘园。板场、夏馆、七里坪、马山口、赤眉、赵店、余关、灌涨等乡镇巩固提升改造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黑李、樱桃、梨、杏、桑椹等特色小杂果基地,全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地及产品认定认证,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6.优质花木基地。根据“分类指导、壮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七里坪、马山口、灌涨、湍东、大桥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月季、牡丹、五角枫、广玉兰等优质特色花木,做大做强花木产业,到2025年,发展到1万亩。加快特色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月季、牡丹、五角枫、广玉兰等特色花木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水利、电力、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依托科研机构,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突出科研创新,加强科研联盟合作,着力提高花卉的质量和效益。

7.建设优质茶基地。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实施“两个片区一个基地巩固提升”战略,即,一是琴溪湖片区,以赤眉、余关、赵店3个乡镇为重点,建立1万亩优质茶叶核心区;二是西南片丹江水源地涵养区,以师岗、瓦亭、岞、桃溪四个乡镇为重点,建成丹江水源地保护区1万亩优质茶叶核心区;三是以岞镇水沟村为中心,巩固提升2000亩优质郦邑贡菊基地。按照国家茶(菊)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菊)产品的生产标准,建立完善全县茶(菊)生产、加工、包装和贮藏等标准化体系,制订我县茶(菊)品牌的生产工艺标准,实行统一供应茶(菊)苗、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标准生产、统一采摘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以河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琴溪茶叶基地建立的茶文化研究基地为依托,开展茶(菊)文化建设,将茶(菊)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发展茶(菊)体验、茶(菊)旅游、茶园认领、菊花认养等多元化服务。到2025年,全县标准化茶(菊)园基地面积达到3万亩,绿色、有机茶(菊)园认证率达到20%,茶(菊)农加入茶(菊)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0%以上,力争打造1个国内知名品牌,2个省级著名品牌。

8.优质高效农业基地。灌涨镇和相关部门要发挥以色列农业园智能化育苗和福瑞滋植物组培中心的孵化带动作用,重点培育粉贝贝、羊角蜜、金钗石斛等特色高效农业;各乡镇要围绕特色林果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一主多元”立体高效栽植模式,在特色林果种植区域间作套种蚕豆、红稻谷、中药材等,形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二)建设优质食用菌基地。重点提升木腐菌稳步发展草腐菌为导向努力实现全县食用菌发展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生产方式转变,由人工操作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转变,由分散栽培模式向规模化栽培模式转变,推进我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一是香菇产业。继续稳定香菇生产规模4000万袋借鉴七里坪张洼村香菇发展模式,按照“统一建棚、统一原辅料、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要求,板场、夏馆、马山口3个乡镇各打造一家标准化生产基地七里坪、夏馆、板场3个乡镇各建立2家工厂化制棒企业,积极实施优质香菇生产示范基地创建项目,提高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田间预冷、烘干设备工厂化制棒水平,集中打造一批香菇专业乡镇、专业村扩大香菇出口,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改造和引进生产设备,加强信息化平台、质量检测体系、品牌、冷链物流建设等做大做强内乡香菇品牌二是草腐菌产业。实施“实施草腐菌南移”战略,以灌涨镇为中心,推进灌涨镇后马村草腐菌示范基地建设,带动桃溪等乡镇草腐菌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至少建成2个以上标准化种植大棚、制菌、拌料场,努力化解菌种和技术水平制约因素,力争全县草腐菌种植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

(三)优质烟叶基地。围绕“稳规模、提结构、促转型”目标,在全县10个植烟乡镇99个村,发展优质烟叶面积4.5万亩,收购10万担。结合打磨岗水源性工程灌区、太山庙水库灌区、黄水河、湍河流域有利灌溉条件,打造余关、王店、瓦亭、赵店四个核心烟区,落实基础烟田面积7万亩、年种植面积2.5万亩;师岗、灌涨、岞三个重点烟区,落实基础烟田面积3万亩、年植烟面积1万亩;恢复发展马山口、湍东、赤眉烟区,落实基础烟田面积1万亩、年植烟面积5000亩,实现全省核心烟区1000万斤(10万担)目标规划。依托上海烟草集团、浙江中烟、河南中烟等全国重点工业企业,建设三大工业基地单元,针对不同工业需求,根据各工业生产技术方案,实行生产差异化管理,定制化生产,最终实现“原收原调、全收全调”,稳固内乡在全省烟叶生产核心区的地位,实现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优质中药材基地。以板场、夏馆、七里坪等乡镇为依托,持续发展金钗石斛、山茱萸、杜仲、玄参等特色中药材,重点壮大山茱萸产业,使山茱萸规范化种植,逐步走向产供销一体化;依托国储林实行林药套种,在灌涨镇发展500亩白芨套种示范基地,在马山口镇、七里坪乡等乡镇建立苍术、板兰根种植基地1500亩。通过示范基地的打造,带动区域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以河南福瑞滋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组织各类中材药的收购、加工与销售,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研究,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仿野生栽培、高效栽培等研究,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中医药美容、中医药护肤等系列产品研制生产及市场开拓,支持中药兽药、中药材饲料、中药材植物源农药研发及市场开拓。挖掘整理中医药文化,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设施蔬菜基地。以中以高效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在灌涨、大桥、湍东等乡镇,建设一批设施蔬菜基地。创建有机蔬菜品牌,引进生产销售、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设施蔬菜科技园,建标准温室30座,形成设施蔬菜基地2500亩,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实现生态优质高效目标。

三、奖励扶持政策

(一)扶持原则

坚持“扶大扶强扶特培育优势产业”的工作原则。各乡镇、各部门要突出花小钱办大事导向,重点在扶大、扶强、扶特、培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以小投入带动大发展,全力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是坚持“以投定奖与以奖代补”的工作原则。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搞全产业扶持,有针对性地运用财政资金重点投入到基地建设、精深加工、龙头培育、品牌建设等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施以投定奖励、以奖代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坚持“以社会资本为主财政资金撬动为辅”的工作原则。争取用少量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通过项目、信贷等支撑,吸引多元主体投资内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二)奖励扶持的重点方向

县财政每年整合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支持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行专款专用,同一类别不同层次的奖项按照最高奖励标准一次性享受。

1.财政资金扶持政策

(1)巩固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扶持优质猕猴桃产业发展。一是对新发展的集中连片猕猴桃基地20亩以上,种植达到3年,亩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且“水肥一体化”,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奖补500元。二是凡是参加人社、扶贫等部门举办的猕猴桃产业技术培训班的猕猴桃种植大户,县财政每人每天补助30元误工补贴。支持大樱桃(车厘子)产业发展。对新发展的集中连片大樱桃(车厘子)基地20亩以上,种植达4年以上,亩苗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且基本成园,经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奖补300元。支持设施蔬菜发展。从事蔬菜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30亩以上,且达到设施蔬菜建棚标准并投产运营的,对水泥骨架(砖混)大棚每亩补贴1000元,单栋钢架大棚每亩补贴2000元、日光育苗温室每亩补贴5000元,标准配置的连栋大棚(含玻璃温室)每亩补贴1万元。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种植中药材集中连片面积达到20亩以上,1年生的待收获形成产量的,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2年以上生的待收获期形成产量的,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对林下套种中药材等连续三年且形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每亩一次性补贴200元。经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验收合格后,给予补贴。以上单个主体总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

食用菌、烟叶等特色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制订的政策、会议纪要等文件执行。涉及特色产业发展有项目支撑的、已享受过相关补贴政策的不重复补助。

(2)支持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对获得国家、省、市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园区、都市生态农业园等基地的,县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以认定文件为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制订并执行地方(行业)标准的农业基地,县财政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以技术监督部门认定文件为准)。

  (3)支持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补贴;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补贴。按照“先批后建、先建后补”的原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贮藏窖、冷藏库和烘干设施进行补助,奖补标准按设施的不同类别和规模,一次性定额补助。

(4)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县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奖励(以认定文件为准)。

5)支持特色农业品牌创建

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优(名牌)、省名牌、市知名品牌(农业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对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每个产品分别给予2万元、1.5万元、1万元奖励(以认证证书和文件为准)。

(6)支持特色农业开拓市场

对代表内乡县委、县政府积极参加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推介我县特色农产品,被组委会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优质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以组委会文件或奖牌为准)。

2.项目资金扶持政策

涉农项目要跟着特色农业产业走,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涉农项目要全覆盖。水利、农业农村、林业、扶贫、自然资源等涉农单位的项目要全力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做到农业园建在哪里,项目就跟进到哪里。水利局要利用小农水建设、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等项目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连片10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的水利设施重点扶持。农业农村局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农业项目要重点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引进的核桃、猕猴桃等特色林果机械列入农机补贴。林业局要利用林业政策及林业项目扶持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扶贫办要利用科技扶贫项目、扶贫到户试点项目及扶贫小额贷款等扶贫开发项目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自然资源局要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园区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提供便利。交通运输局要利用项目,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农业园区高标准配套基地道路。供电公司要把农业园区灌溉用电和农产品深加工用电列入政策性资金项目。税务、市场监督等税费征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对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合作社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减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本,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信贷资金扶持政策

加大信贷对特色农业发展支持力度。一是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金融部门要搭建好银行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桥梁,协调梳理各银行信贷产品和信贷政策,找准特色发展产业结合点,开展贷款业务。二是开发新型产品用于特色农业发展。各银行要结合我县特色开发新型产品,灵活开展放贷业务,带动特色农业发展。三是建立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信用信息库。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带贫情况、会计账目、贷款情况等信息库,实现多领域、多部门资源线上或线下共享,运用大数据降低银行放款风险,便捷高效开展业务。

4.农业保险扶持政策

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以“增品扩面”为重点,将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纳入保障范围,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主动投保,应保尽保;将保险补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拨付,足额争取省市奖补资金;准确核实投保面积和数量,快速查勘,高效理赔,提高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纳入目标管理。高规格成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烟叶、林果、中药材、设施蔬菜、食用菌等5个专班,明确各专班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工作标准、责任主体,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保证特色产业发展进度清晰可控。

(二)强化机制保障。盘活用地保障,充分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实行现金租赁、保本加分红、合作经营和林地入股四种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吸收基地周边群众入社,形成由公司带动、合作社为纽带、群众参与的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格局。争取项目保障,牢固树立“整合”理念,整合各单位项目,用于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品牌培育、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三)强化科技保障。加强农科教联动服务,引入农业科研院农业职业院校、农业企业,参与内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教、学、研”,围绕优势特色农业的品种培育、高效栽培、冷链建设、信息化应用、精深加工、产业融合、品牌建设重大技术对种植大户开展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引导社会化服务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四)强化融合保障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相关产业,大力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休闲农业、优势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积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五)强化考核保障。把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评价、现场观摩、述职评议、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进行考核,对考核先进的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

 

2020311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