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乡要闻

“牧原”挺进全球行业龙头 内乡冲刺区域发展领跑者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20-03-19 09:06:03   来源:南阳日报

●进入“丰水期”的“牧原”迈着矫健的步伐扑面而来

●3月9日,牧原集团成为河南省历史上第一家3000亿市值企业

●疫情大考,“考出”内乡速度、内乡担当

●“全球养猪看中国,中国养猪看内乡”指日可待

●牧原楼房式生猪肉食综合体项目挑战三个极限,领先全球;综合体之于牧原,相当于航空母舰之于国家,属于国之重器;综合体建成后,将一举确立牧原、确立内乡在全国乃至全球生猪产业的龙头地位

●牧原楼房式生猪肉食综合体这个“巨无霸”项目从项目定址到全线开工仅用6天

●内乡将成为全国第一生猪养殖屠宰大县

●内乡进入了争当区域发展领跑者的新阶段

 1

春来万物生,群山朗润,一切欣然。

挑战全球生猪单体养殖规模极限,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和屠宰等为一体,单个固定资产投资超30亿元的牧原楼房式生猪肉食综合体项目在内乡县主会场火热开工。加上其他3个在分会场同步开工的牧原养殖和物流园项目,内乡因高水平“牧原系”项目集群落地开花,使“全球养猪看中国,中国养猪看内乡”的愿景从理想照进现实。

因新冠肺炎疫情“冰封”月余的内乡以雷霆手段战非常之“疫”;下好先手棋,实现两获胜,内乡又以大项目落地检验决策力和行动力,原本分三期开工的8个项目集中开工,筑起接续跨越的九层之台。

 2

3

化危为机,“硬核”出击,内乡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两手抓、两手硬、两获胜”的出彩答卷。

更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重推的牧原集团“百场千万”工程建设中,内乡以占地面积超全市总量十分之一、养殖规模超全市总量五分之一的体量拔得头筹。

“倾全县之力支持牧原集团进军行业冠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乡县委书记李长江在开工仪式上掷地有声。

“牧原楼房式生猪肉食综合体项目开工,标志着牧原集团全面融入内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又开启了新起点,牧原集团已经成为驱动县域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内乡进入了争当区域发展领跑者的新阶段。”内乡县长杨曙光用“卓越贡献”定调牧原集团。

那么,从22头猪起步到目前走向全国、问鼎行业冠军,牧原集团在“家乡”内乡这片沃土上演绎了哪些精彩的故事?

4

5

何为牧原综合体?

“引擎”升级,“硬核”赋能,加速站稳龙头地位

“牧原综合体”的确是“巨无霸”。那么,怎样表述它呢?

2500亩的地表上将砸下超3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再加20亿元的流动资金,预期产值可达70亿元,年利润20多亿元。仅仅这个单体项目的财务数据就已达到了上市公司的标准。该综合体建成达产之后,将一举确立牧原集团和内乡县在全国乃至全球生猪产业的龙头地位。

21栋楼房式生猪“公寓”实现防病、防臭、防“非瘟”、空气全过滤“四统一”,仅该单体项目将年出栏生猪210万头,其体量在中国生猪养殖企业中排名第六,占2019年牧原集团出栏生猪1025万头的五分之一,占南阳市正在力推的“1000万头生猪产业体系”建设生猪年出栏总量的五分之一。

新建的饲料加工生产线年产饲料72万吨,单体体量全国第一;新建的年屠宰生猪210万头的肉食品加工生产线,单体体量全球第一。

“楼房式生猪肉食”综合体将实现生猪单层养殖到多层养殖,节省大量土地资源,使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生猪养殖量增长3倍以上。

5G全覆盖实现生产运营智能化,喂料、猪群监测、粪污清理、保洁、控温、控湿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全部应用到最传统的养猪业,一举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养猪思维。

引进全球最高端全链条的屠宰加工设备,养猪废弃物变废为宝“吃干榨净”。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不出场院闭环式生产,不但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而且完全规避了运输途中传染疾病的风险。

整合生猪产业链上的所有资源,搭建全国全球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全息长入,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三个极限,极大地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效率。该综合体集技术范围之广、学科跨度之大、装备之精良、功能之完备于一体,前所未有,全球唯一,标志着牧原生猪养殖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综合体项目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更是生产模式的革命,对缔造生猪产业‘航母群’,进军行业冠军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意义。”牧原集团副董事长、常务副总曹治年这样解读。

那么,对于这个拥有17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猪场遍及全国17省130县、员工总数超6万、拥有3000亿市值的大型国际化集团企业来说,为什么这样极为看重“牧原综合体”?

这是因为它颠覆了牧原集团固有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因为它工业化养猪的样本具有超强的复制性,因为它对于牧原集团引领行业进步、进军行业冠军具有革命性的战略意义。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眼下的牧原楼房式生猪肉食综合体建设现场,用“火热”二字描述则更为妥帖。再有几个月,之于牧原犹如航空母舰的这个综合体将巍然屹立。

6

7

牧原项目何以“扎堆”落户内乡?

营商软环境构筑发展硬优势

“我们举全县之力支持牧原,就是为了成就内乡;我们携手牧原,就是为了发展内乡。”3月5日,牧原集团“百场千万”工程西部片区现场(内乡)推进会上,内乡县主要领导这样表态。

“牧原根植内乡,永远和内乡人民站在一起。”曹治年在多个场合如是讲。

内乡与牧原,为何竟然打造成了如此的“铁关系”?

这不仅表现在该集团将“巨无霸”综合体项目植入内乡,而且是28年来该集团将其诸多的大项目也先后持续布局在内乡,仅在王店镇就有8个大型的现代化养猪场和一个饲料加工厂,乃至于目前的内乡县因为“牧原系”项目的星罗棋布而改变了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内乡,地处相对偏僻,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曾是“宛西洼地”。为何牧原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将巨资砸向这里?内乡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追索其源,根在良好的营商环境!

综合体项目落地就是一例。2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乡县委书记李长江,县长杨曙光与牧原集团高层一起敲定项目选址后,二位决策者当即召开现场会,6天时间就一举完成了2500亩土地的流转及地面附着物清理工作。这样的“内乡速度”让秦英林等牧原高层备受感动。

在开工仪式上,曹治年说:“牧原从内乡走向全国乃至于世界,家乡内乡县是投资发展、干事创业的热土,是牧原发展的福地。”

曹治年的感慨源于他见证了牧原在内乡成长的每一步,这不仅仅是因为牧原发轫于家乡内乡,且是牧原“家乡”县域把软实力变成了发展的“硬核”实力。

28年前秦英林夫妇主动放弃国企“铁饭碗”,回到家乡内乡县马山口镇当上“猪倌”,从起初养的22头猪崽开始,势如破竹地缔造了现今的“养猪帝国”。

在这一嬗变的历程中,秦英林沐浴着家乡的“阳光雨露”,感受着家乡这片沃土的“风调雨顺”。

从牧原一场、牧原二场到现在的牧原三十场,仅生猪养殖这一板块,内乡目前在全国就成长为“第一县份”。投资20亿元的牧原国际食品城、投资30亿元的牧原智慧物流园以及数个大型饲料加工厂、投资20亿元的牧原农牧装备产业园等,数十个项目在内乡形成了“牧原系”,正在演进为“牧原云”。当今内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日新月异,牧原堪为“四梁八柱”。

蓄一池好水,养一池好鱼。牧原集团把一个式微的小猪场“变”成养猪界的“托拉斯”。尽管如此,但牧原集团不因其“叶茂”而忘却了“根深”。该集团员工总数6万人,其中内乡籍员工就超两万人。

而牧原农牧装备产业园也正在奏响与内乡共生共荣的华彩乐章。

遍及全国17省130县的大型养猪场,每年仅养猪设施等的采购资金就超百亿元,过去该集团对此项的采购渠道是“遍地开花”。

扩容提质,培育总部经济,释放发展动能,内乡迅速切题,牧原农牧装备产业园快速建成达产。新的企业集群,不但做大了内乡的工业和税收总量,而且将直接上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做大内乡的金融总量。

近年来,牧原集团都坚持在内乡县委、县政府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内延链补链,以大情怀擎起大担当,绘就锦绣大画卷。

眼下在内乡,“每天需要一个专列运粮食”的占地3000余亩的牧原智慧物流园正在加紧施工,将以公铁联运方式做大物流总量,降低物流成本。以牧原集团为支撑的内乡县金融街等项目也将开工。项目支持垒起“金融高地”新内乡。

“牧原系”项目,实现了与县域经济发展深度契合,全面涵盖了内乡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当下,在南阳市力推的牧原集团“百场千万”工程建设中,内乡就力拔头筹,“八区(归属一产的生猪新型养殖园区、中以农业园区,归属二产的农牧装备产业园区、牧原食品产业园区,归属三产的智慧物流园区、金融街、职教园区和牧原若干生活区)联动”。这些项目总占地超万亩,总投资超百亿元,蓄积了内乡冲刺区域发展领跑者的新动能。

2月26日,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传来好消息:牧原股份(002714)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21亿元,同比增长51.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4亿元,同比增长1075.37%。3月9日,牧原集团成为河南省历史上第一家3000亿市值企业。

围绕生猪主业,内乡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嬗变,目前已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肉食深加工、环保处理、“种养加”循环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带动1.5万个当地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不低于5万元。

“巨变”二字描绘内乡,可引用2013年末和2019年末几个重要对比数据“说话”:

内乡县经济总量GDP从124.4亿元增至225亿元,GDP总量占比从全市的5.0%升至6.6%,人均GDP从21993元增至3946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8个百分点;县财政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从5亿元增至11.8亿元,总量占比从全市的5.5%升至7.8%,税收收入由3.635亿元增至8.3352亿元,税收占比从全市的5.1%升至7.9%;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从29.2亿元增至55.96亿元,占比从全市的3.4%升至10.4%。

目前的内乡,站稳全市第一方阵,并蓄势竞发争当区域发展领跑者。

已到半山莫等闲,仍需健履攀高峰。面对向区域发展领跑者进军冲刺的新征程,县长杨曙光用“六个着力点”给出了路径:

——加速推动新型城镇化步伐,除持续抓好产业发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外,要重点通过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路径驱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速;

——强化优质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和招商工作,围绕牧原、仙鹤、金冠、飞龙、华福等核心企业,配套相应财税激励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打造专业园区平台,增强核心企业供应链落地见效,提升县域规上工业总量和税收总量;

——以2×100万千瓦火电厂和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网建设为支撑,强化工业用电和供气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载能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工业总量;

——以数字化驱动做强供应链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是金融同实体经济结合的有效通道,也是内乡县区域性金融高地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要持续用力,实现数据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在县域做大做强,提升县域金融总量;

——加快形成物流仓配比较优势,持续高效推进牧原智慧物流园和煤贸物流园两个优质物流园项目建设,以及牧原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在做大物流总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改善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推进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抓住全省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县机遇,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以及土地配置、指标平衡、产业配套等一系列问题。

8

9

“疫”、发展咋统筹?

“一早三分巧”破解大考必答题

眼下,疫情防控仍处于“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作为疫情防控乙类区域的内乡县,正发力抢抓重大规划、重大项目落地的窗口期、机遇期,化“危”为“机”,用决策力和行动力落实“两手硬、两获胜”。

去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支持牧原集团进军行业冠军的专题会。在全市布局牧原集团的“百场千万”工程中,内乡捷足先登,快速反应,倾全县之力支持牧原集团发展。

“一早三分巧”,是该县的一大亮色。

“快”。相关部门和乡镇主动作为,从土地流转到报地、审批流程等方面尽最大努力缩短时间,服务好牧原,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达产见效。

“高”。牧原集团引领着养殖行业发展方向,项目建设质量代表着内乡形象。为此,落地内乡的牧原项目从建设标准到项目设备、各类设施等都抢滩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实”。成立了支持牧原加快发展指挥部,由县处级领导牵头分别负责11个工作专班,采取现场办公、集中研究、定期会商等形式,足踏实地帮助牧原尽快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对照项目建设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统”。就是要统筹考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牧原重点项目推进,一手抓其他项目推进;一手抓抗疫物资筹备,一手抓应开尽开,力争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赢”。

10

11

“疫”时刻见情怀

牧原集团捐款两亿元

1月30日,牧原集团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两亿元,成为河南省捐赠金额最大的企业。其中牧原股份捐赠人民币1亿元,实际控制人秦英林、钱瑛夫妇捐赠人民币1亿元。

疫情发生后,牧原集团组建了160多人的全球采购团队,从德国、法国、韩国、丹麦、荷兰、美国、越南等国家采购130多万套(个)医疗物资,并无偿捐献给湖北、河南等疫情地区。

2月16日,牧原集团斥巨资和保险公司合作,办理了总额500亿元的疫情防控专属保险,并捐赠给南阳市政府。这个专属保险的被保险人不但包括南阳的10万名防疫工作人员,也包括河南省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专门支援南阳的河南省医疗队成员。

牧原集团起始于内乡,壮大于内乡,更积极回报家乡。

内乡疫情防控物资告急,牧原将两台负压救护车、6万个医用口罩和6000套防护服无偿捐赠给地方政府和医院,助力全县疫情防控。

牧原集团助力消费扶贫,自主开发建设的电商扶贫平台“聚爱优选”成为牧原集团和内乡百姓的主流线上综合生活服务平台。上线8个月,平台总交易额就达1.5亿元,其中来自8省(区)23个贫困县的特色农产品有120余种、交易额达2300余万元,直接帮扶271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235人实现增收脱贫;内乡县曙光油桃、宝天曼山珍、郦邑贡菊等产品交易额共504万元。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该集团借助“聚爱优选”电商平台,开辟了“内乡物资供应专区”,采取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为宅家群众提供实惠贴心的产品和服务配送,保障群众的生活需求。

为助力家乡人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有序外出务工,内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内乡牧原公司开展线上招聘活动。他们面向内乡提供两万个就业岗位,运用科技手段迅速转变招聘模式,通过线上宣讲、视频面试,让乡亲足不出户,用一部手机找到心仪的工作。仅春节期间,就从内乡成功招聘职工2114人,大学生192人,既有效解决了县内务工人员因疫情防控返岗难、就业难的问题,又在企业用工上争取了主动,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了先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让财富回归本源,把责任担在双肩!”多年来,秦英林董事长始终把他的目光聚焦于其家乡内乡。在脱贫攻坚的硬仗中,牧原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致力于把养猪主业做成长效扶贫产业,创新实施“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复制到全国13省49县,直接帮扶13万个贫困户36万贫困人口。其中发轫于内乡的“5+”扶贫模式目前已使全县1.5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收益超过两亿元。去年10月1日上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时,作为参与脱贫攻坚的优秀企业代表,牧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秦英林乘着“脱贫攻坚”主题彩车,经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为长久助力脱贫攻坚,该集团创新建立“聚爱优选”电商扶贫平台,除面向全国贫困县实施“一县一品”工程外,还致力于内乡农产品走向全国;连续20年每年拿出5000万元设立“内乡县牧原教育基金”,力推“教育高地”战略实施。

目前在内乡,牧原集团将自己全产业链上的项目均在内乡链条式布局。该集团捐巨资用于公益事业,高水平“牧原系”企业集群落地开花,彻底改变了内乡的经济发展格局,内乡也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养猪产业县,也将成为养猪产业的参观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会展中心,“全球养猪看中国,中国养猪看内乡”的目标指日可待。

牧原,正是牧原,助力内乡这个曾经是“宛西经济洼地”的山区县持续实现了弯道超车,使该县犹如搭乘上“复兴号”动车,全速进入了争当区域发展领跑者的新轨道。

群山起舞,序幕再启;内乡蝶变,值得期待!(樊翠华 庞磊)

责任编辑:gnlx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