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乡要闻

如何“深化改革”,习近平再访三明这样“解题”

内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21-03-26 10:14:25   来源:人民网

3月23日,正在福建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夏茂镇俞邦村、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了解当地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等情况。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从1996年到2002年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三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牵挂在心。

“十四五”开局,2021年两会后首站考察来到福建。再访三明,如何乘势而上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解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题——破冰前行 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3日上午,习近平在三明沙县总医院住院楼一层大厅,听取医改情况介绍。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三明,这座人口不到300万的城市,人口少、经济体量小、退休人员比重较高,一度面临着“未富先老,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空达到2.08亿元。

针对“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看病贵、看病难”等系列问题,三明不断探索,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改革“破题”——

2012年,三明剑指医改、挥出“第一刀”,堵住“以药养医”的老路;2013至2019年,三明市先后7次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提高医院的医务性收入占比;2015年,实行公立医院全员目标年薪制……这座城市不断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一路“破冰前行”。

点点滴滴,枝叶关情。对于三明医改遇到的难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对于三明医改形成的典型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予高度肯定。

2017年3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

2019年8月,一场全国医改推进现场会在三明召开,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在这里“解题”。

2019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强调“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三明医改典型经验走向全国。

此行三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他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面向“十四五”,如何进一步走好“医改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林权制度改革”之题——试点先行 点绿成“金” 

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3日下午,习近平在三明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考察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处闽西和闽西北的三明,大山环抱,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市之一。

三明永安市洪田村山多、林多、树多,却曾面临着乱砍滥伐、集体林算不清、靠山“吃”不了山的困局。

答好“林权制度改革”之题,三明由群众首创,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实践,从创新中拓路径、从改革中找答案。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

1998年,洪田村明晰集体林权、改革山林产权,率先实践“分山到户”的改革创新,成为中国林改的“小岗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如是说,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给予特别关注。自此,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的“星星之火”开始向全国蔓延开来。

这是一场不断深化的改革——

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三明再次先行先试。近年来,从分离“承包经营权”到让林地“变现”、再到“林票制度改革”,改革步步深化,获得感步步提升。

耕者有其田,务林有其山。如今,这项被誉为我国农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的改革已将27亿亩山林承包到户,为5亿农民带来福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三明人通过以“改”解题,点绿成“金”,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是重要策源地”,2021年3月23日下午,在福建三明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沙县这些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习近平表示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特色产业改革”之题——因地制宜 推动富民特色产业发展

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3日下午,习近平在三明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考察时,在小吃摊边同乡亲们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烧卖、扁肉、滚粉豆腐丸……夏茂镇俞邦村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此行三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一以贯之关注“舌尖上的沙县”——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三明调研,他指出,从三明整个情况来看,今后的发展,要把握住“体制创新、市场导向、结构调整”三句话。为三明坚持改革、坚定转型“把脉”定调。

1999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8月8日,已担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夏茂镇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帮扶支持、加强培训,推进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的转型升级,成立沙县小吃集团……20多年来,沙县历任县委领导班子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不断推动特色产业改革转型,坚持把小吃业当作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

沙县小吃很“小”——“1块钱进店,2块钱吃饱”,小小的店面包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息。沙县小吃很“大”——如今,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实践已经证明,“沙县小吃”成为沙县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特色产业链不断延长,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产业改革之路。

迈向“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改革蓝图,一步步绘就成为壮美画卷。

“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村——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要推进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倾力支持老区苏区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等。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新征程、再出发,“十四五”开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这道大题,必将书写下更为壮阔的答卷。 (人民网)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