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概况

马山口镇概况

内乡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22-11-23 15:51:01   来源:马山口镇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赶牲口。赶到哪儿?赶到马山口。吃牛肉,喝烧酒,大戏故事样样有。药材行里有金钗,山货行里卖猴头。买来布匹缝衣裳,买来铁锅下汉口。买条绵席好缎子,买条扁担软溜溜。赶罢大会往回走,赚得钱来好糊口。不枉一路多辛苦,不亏来到马山口。”这是马山口古老的歌谣,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昔称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马山口镇,位于东经115°05′——12°09′,北纬33°01′——33°09′之间。地处伏牛山南麓,内乡县东北,圣峰之阳,黙溪之左,为中国一大重镇,明镇、古镇。它北通京津,南下湖广,东达汉X,西进秦晋,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诗经》有踪,《汉书》有记。东汉光武帝曾与此聚兵点将;明时曾设金斗关巡检司;明末李闯王在此进兵部署,攻打南阳,清时捻军与僧王于此激战。民国初年,白朗所部路此被击。古称“天地一大锺毓,人事一大聚会,询古今之巨津要道也,相其而为市”。

  马山口名称的来历,据《清康熙内乡县志》一卷载:马山在内乡东北五十里,与麦子山相连。世传光武帝(刘秀)初起兵循地于此,得善马故名。另据清乾隆五十四年修补城隍殿、土地祠碑(现在镇政府东院墙)记载:常闻马山出金马焉(马山坡南面有金马洞),因其名曰‘马山口’;又青山、梅子、花北三河汇流于此,故名“马山口”。于此可见,马山名称来历始于东汉,迄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

  马山口东汉留名,隋朝兴集,唐初封镇,元时有店,商贾云集,明清更盛,历代不衰。

  镇政府驻马山口自然镇,辖大寨、岳岗、阎岗、茨园、樊岗、郑湾、老庄、河西、花北、李井、王场、唐河、马坪、杏树坪、打磨岗、白庙、三岔河、关帝庙、庵北、寺山庙、河口、杜落庄、石庙、东庙等24个村委会和马山口居委会,419个自然村。总面积283.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51%,耕地5.18万亩,占全镇总面积的12.17%;人口5128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1人。马山口1978年,称马山口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称马山口乡人民政府,并将24个大队改为2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马山口镇居委会。1986年撤乡建镇。

  马山口镇地势北高南低,呈“簸箕状”。北部为伏牛山脉,主峰圣垛山海拔1547.3米,驻马山、光秃山、野人垛、剑叉垛、缸庙岭、盖子山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山区土特产丰富,中药材有柴胡、杜仲、二花、山楂、天麻等200多种;林、副产品有桐籽、柿饼、黑木耳、蜂蜜、蚕茧等,尤以柞蚕产量多,是全县主要生产基地。默河是马山口镇最大河流,自马山脚下南北穿境6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支流建有打磨岗、庵山等8座中小型水库及“引默济庵”穿山石渠等,水利工程多达150处,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沿河两岸土地肥沃,适种多种农作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叶。樊岗、阎岗、茨园、岳岗四村是该镇主要粮棉生产区,西南部和东北部岗坡丘陵地带是内乡县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马山口镇早在元代就商贾云集,是伏牛山中草药、生漆、桐油经营的重要集镇,明、清时期,中药材贸易极盛。民国时期,鄂、豫、川、陕、沪等省商人在此开店经商。马山口镇系伏牛山南麓门户,古称“咽喉商洛,脉络川陕”,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文物古迹较多。朱岗寨系仰韶文化遗址,镇北1公里有古汉城遗址,汉光武帝刘秀率兵经此,留有试剑石,点将台,并为冯异大将军修有庙宇和墓葬。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建天明寺,圣垛山前有古刹法云寺遗址,现存古塔一座。唐时在张岗和茨园村之间建有默水县城。相传唐王李世民、明末李自成也曾拥兵达境,现有唐王寨、围场(王场)等历代遗迹。明成化年间在境东北部朱庙和石庙之间设金斗山巡检司。清时四大理学家之一王检心,晚年息心讲学于宝塔山寨,死后葬于此。镇政府东院墙镶有历代石碑24通,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献资料。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豫西,曾多次兵临此地。1内乡解放后,中共豫西六地委、六公署、六军分区司令部曾驻马山口自然镇,并在镇政府门前广场建“解放宛西殉难烈士纪念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山口镇位于伏牛山南麓,镇政府驻马山口集镇,距县城东北33千米。总面积283.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333公顷,占总面积的l0%。总人口54661人,其中农业人口500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3‰。马山口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型亚湿润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降水量700~800㎜,无霜期达240余天,年日照为19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5度左右,适生各种农作物,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土壤大体可分三种类型:即北部11个深山村多属变质岩中的花岗岩、大理岩等,耕地多属坡积物。中部6个浅山村多属变质岩中的片岩、片麻岩等,耕地多属片麻岩分化土壤(即麻枯石)。西、南部8个村,多属共同土母质,耕地多属老土和黄胶土,沿默河西多属潮土。

  马山口资源丰富。宜林面积2300公顷,材林、经济林达130多个树种,牧坡2000公顷,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柞坡2667公顷,是柞蚕生产的重要基地;中药材300余种,其中名贵、大宗品有杜仲、石斛、山萸肉、柴胡、山楂、血参等百余种;山区矿藏丰富,主要有石墨、钾长石、金矿、大理石、铁砂等数十种。

  马山口人才辈出,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有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秦子纯、戈果等老一辈革命家,有特级战斗英雄,有著名作家,有劳动模范,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吴廷甫,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大慈善家秦英林,还有企业家有志之士,正奋斗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勤奋工作。

  近年来,马山口镇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举措,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创新模式,大力发展香菇、中药材、烤烟,月季等优势特色产业,切实走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结出累累硕果,使群众就业不出门,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

  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程似锦,马山口人民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以更大的手笔和气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开创马山口镇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奋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