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索引号:ND001-0-2023-01984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内乡县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2023-10-24

标题:内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内政〔2023〕26号

发布日期:2023-11-13

内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内乡政府门户网站  www.neixiangxian.gov.cn   2023-11-13   来源:内乡县政府网站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3〕31号)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宛政〔2023〕12号)文件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我县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气象高质量发展为载体,加快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内乡建设工业强县、农牧大县、文旅名县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整体实力迈入全省县级第一方阵。到2035年,智慧气象全面建成,气象科技现代化和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保障防灾减灾、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汇水区生态保护等能力全面增强,气象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乡实践水平持续提升,建成气象强县。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生命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持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推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细化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和气象灾害防御分指挥部职责,将气象灾害防御和防雷安全等纳入县乡两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乡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责任,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防联动机制,细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建立健全致灾风险联合研判、风险预警联合发布、极端天气防灾避险、气象灾害鉴定评估等制度。(县气象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城市气象灾害风险韧性应对能力。推进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建设,将气象信息系统和“气象插件”嵌入“城市大脑”等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气象设施纳入城市新基建范围。围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建设城市智能气象服务系统。开展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估、暴雨强度公式修编和城市通风廊道规划设计以及区域性建设、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相关成果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改革委、公安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气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增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优化防御措施。完善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健全高级别预警信号全网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实施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气象监测预警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和防灾减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网格化管理内容。(县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将气象法律法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纳入县委党校教育培训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工作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意识和能力。以“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为载体,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参与度高、传播效果好的气象科普活动,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县委宣传部、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教育体育局、科协、气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围绕生产发展,推进气象保障基础能力提升行动

  5.强化粮食生产气象保障。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推进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工程,打造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县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推进粮食产能提升气象保障行动,在内乡县6.7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强化交通安全气象保障。在枢纽路段、风险路段、公路桥梁等关键区域,建设交通气象站,搭建监测、预报、预警、发布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开展基于大雾、道路结冰、暴雨(雪)等天气影响的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加强气象交通数据共享共用。(县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气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气象保障。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深化文物保护气象服务,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气象监测设施和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全覆盖。文旅、气象部门要联合指导重点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灾害避险场所等工作。强化气象旅游资源和景观资源开发利用。支持宝天曼、二龙山、云露山等景区创建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健康旅游基地等宜养宜游的气候生态品牌。(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气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围绕生活富裕,推进“气象+”赋能行动

  8.优化民生气象服务供给。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将气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能源、电力、金融、保险等行业,拓展气象服务覆盖面。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基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等场景,开展分众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气象服务。(县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气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深化富民产业气象服务。开展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县创建,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打造赤眉油桃、郦邑贡菊内乡“气候好产品”等国家气候标志品牌。县气象部门要全面参与河南省烟叶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烟叶种植期气象因子的影响、试验工作,与县烟草公司合作开展烟叶生产精细化伴随式服务。与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合作稳步推进赤眉油桃、郦邑贡菊、袋料香菇等县内富民产业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局、烟草公司、林业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建立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协作共享机制,加快气候经济创新发展。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或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和乡村氧吧、气候康养乡村、气候宜居乡村、特色气候小镇等气候生态品牌。强化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和发电功率、发电量预报预测等气象服务,为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宏观选址、规划布局、运行调度提供全链条服务。规范开展新建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县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内乡分局、自然资源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围绕生态良好,推进气象服务美丽内乡行动

  11.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气象支撑能力。利用省、市卫星遥感监测资料,联合省、市业务部门开展县级生态质量气象评估和水源地气候影响评估,加强生态系统安全气象风险预警。强化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研究和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提升森林火险气象预报预警和突发环境事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县气象局、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内乡分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和效益。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格局。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属地责任和相关部门职责,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加强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建设,健全统一协调的指挥和作业体系。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向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水库增蓄、水源涵养、森林防火、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发展。实施中部人工影响天气(内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县发展改革委、县委编办、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气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围绕智慧创新,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和信息化水平

  13.建设立体协同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建全相关行业气象统筹发展机制,将各部门、各行业自建的气象探测设施纳入国家气象观测网络,由气象部门实行统一规划和监督协调。加快实施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科学加密观测空白区、薄弱区和灾害易发区、人口密集区等区域气象探测设施。新建更新自动气象站20个、梯度观测系统2个,确保在气象及衍生灾害的重灾区,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装备全覆盖,陆地空间气象监测分辨率达到3-5千米。建设城市智能气象观测系统,完善农业、生态、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健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县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内乡分局、交通运输局、文化旅游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气象局等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完善智能网格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健全无缝隙、全覆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和产品体系。开展人工智能和数值模式相结合的本地预报预测业务,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测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年度气候异常趋势。加强基于场景和影响的智能数字预报技术应用。建立协同、智能、高效的市县一体化气象业务平台。(县气象局负责)

  15.发展智慧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构建智慧气象需求分析感知业务和数字化服务场景。发展自动智能气象服务产品生成技术,完善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业务。(县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气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提升整体智慧气象信息支撑水平。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融入新基建,实施气象数字化工程,构建“气象大脑”。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气象数据获取、存储、汇交、使用监管制度,落实气象数据产权保护政策。推动气象融入社会整体智慧治理架构。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按照规定开展智慧气象示范县创建。(县气象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健全气象高质量发展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统筹做好项目、工程等要素保障,定期督促重点任务落实。将气象人才统筹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和“诸葛英才计划”。对在内乡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二)健全联动机制。县直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分工职责,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协调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县发展改革委、财政、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快实施气象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共同推动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确保尽早建成发挥效益。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机制,推进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互动融合。

  (三)注重保障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投入,全面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将气象职工地方津补贴足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地方事权范围内各项气象财政投入,支持基层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将气象设备系统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护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突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审批事项纳入“多规合一”数字监管范围。实施公众气象服务、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推进气象领域执法事项逐步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健全气象标准体系,加强优质标准供给,不断推动内乡气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24日

解读地址:《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樊佳琪